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6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2006年6月13-18日,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在出席山西省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太原现场会期间,深入太原、晋中、忻州等市,就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以及荣军养老、社区建设等工作进行考察。考察期间,李学举部长满怀特有的扶危济困情感,把浓浓爱心播洒到城镇乡村受助者的心田,使全省民政工作者备受鼓舞。同时,对山西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及各项民政工作发展作了重要指示。  相似文献   
2.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是大势所趋,只是一个时间问题。针对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农业面临的国际化新趋势,我国政府要调整国内农业政策与贸易政策,一方面,使处理贸易问题的政策措施基本符合农业协议的原则要求;另一方面,制定促进农业发展的国内政策,保护农业持续、稳定的增长,使之足以支撑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需要。(一)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竞争意识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开放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包括对农产品关税的减让、非关税壁垒的限制和国内补贴的减少都有一个缓冲期,即到2004年之前完成。在此之…  相似文献   
3.
外商投资、就业效应与政府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外商投资对缓解就业压力做出了重要贡献。文章在详细分析了当前我国外商投资就业效应以及影响外商投资就业创造效应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政府推动并扩大外商投资就业创造效应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4.
张建勤  吴振华 《世纪行》2009,(10):29-31
今年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祖国母亲以举世瞩目的成就迎来了她60周年华诞。人民政协与祖国母亲一起也走过了60年的光辉历程。60年来。人民政协因它的重要作用在新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作为中国人民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在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人民政协为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等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1975年经济整顿在党的经济工作史上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5年邓小平领导的经济整顿在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它是推进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一次尝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次探索,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初试验,是中国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先声".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我国继续实施外商直接投资优惠政策的必要性入手,论述了现行引资的优惠政策所产生的一些不利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有利于我国经济和谐、持续发展的外商直接投资优惠政策的新构架,以对现行外商直接投资优惠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贫富差距表现出差距直逼危险区、财富集中度高、差距固化和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下降等特点,贫富差距对道路选择、改革发展、价值取向、社会情绪以及社会安全稳定等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贫富差距刻不容缓。必须增强加快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的意识,改革的具体政策措施力求科学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  相似文献   
8.
积极应对外商直接投资独资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投资独资化已成为当前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主导方式。外商直接投资独资化对我国利益格局、政府宏观调控、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技术外溢、增加就业等方面产生一些不利影响,政府应采取政策措施积极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 1992年的南方谈话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积极影响。这与他运用科学的经济史观方法论是分不开的。邓小平同志运用科学的经济史观方法论不仅证实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 ;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改革开放的姓“社”姓“资”问题 ,而且为改革开放鼓了劲、加了油 ,增加了人们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信心。经济史观在南方谈话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关注"人本"的角度出发,没有必要刻意追求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去文学化".从教学的目标要求到学生的学习要求,都不可能接受应用文写作课程"文学"化.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文学化"本身对于应用文写作(教学)理论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具有文学色彩的示范文本是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无法回避的客观存在,所以"去文学化"是难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