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普京总统执政时期,包括颇有争议的苏联时期和后苏联时期俄国历史的教学书籍,每每因社会和学术界见仁见智的看法、国内政治力量的角斗和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关系的不顺而引起超出教学和学术范围的政治争论。这种争论反映出俄国内外围绕意识形态进行的激烈角逐,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普京治下的俄罗斯民主模式的某些侧面。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和德国历史上都有让人震惊的"黑色"篇章,它们既有各自所属的单独篇章,也有紧密相缠的共同部分。俄罗斯(含苏联)和德国战后对待"黑色"篇章的态度差别很大:苏联对历史上的"黑暗"现象基本上是讳莫如深,苏联的继承国俄罗斯则要一分为二地对待苏联及其领导人斯大林;德国完全否定和严厉批判第三帝国及其领导人希特勒。在如二战这些共同的历史问题上,俄罗斯和德国也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和争论。造成俄德两国对待"黑色"历史不同态度和引起它们在共同历史问题上分歧与争论的主要原因是它们各不相同的社会制度、价值体系和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3.
苏联解体的原因是综合性的和多方面的。本文对四个方面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和论述。一,制度性因素:它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二,领导人因素:他们发起的改革瓦解了现存的制度并开启了苏联解体的闸门。三,民族问题因素:毁灭联盟的火药桶。四,阿富汗战争因素:解体的重要外部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历史教科书问题是困扰俄罗斯社会的“顽疾”。在前两任总统期内,普京曾多次干预历史教科书问题,但未能产生如愿的效果。2012年第三次就任总统后,普京再次治理历史教科书问题。普京建议编制统一的俄罗斯历史教科书,阐述了他对历史教科书的基本立场:对俄罗斯主要的、基本的历史时期应有统一的观点,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可有不同的评价。对于普京的建议,俄政府和统俄党闻风而动,迅即呼应并予以落实,俄社会各界则作出了不同的反应。普京此次建议的背景同他强调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反对外国把价值观强加给俄罗斯和维护俄罗斯的国际形象有关。普京建议的目标不仅仅在于统一俄罗斯的历史教科书,而是要以此为契机建立国家层面的意识形态和统一的俄罗斯思想。从前景看,普京要实现其统一俄罗斯历史教科书目标的努力将是困难的。  相似文献   
5.
在普京总统执政时期,包括颇有争议的苏联时期和后苏联时期俄国历史的教学书籍,每每因社会和学术界见仁见智的看法、国内政治力量的角斗和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关系的不顺而引起超出教学和学术范围的政治争论。这种争论反映出俄国内外围绕意识形态进行的激烈角逐,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普京治下的俄罗斯民主模式的某些侧面。  相似文献   
6.
列强在中国东北的争夺与中东铁路所有权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列强在远东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沙俄因担忧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在远东势力的发展威胁沙俄利益,联合德国和法国干涉中日战争的善后事宜,迫使日本放弃占有辽东半岛.此后,沙俄加强了对中国的影响,并借机攫取中东铁路的筑路权和使用权.在中东铁路存在的近半个世纪的时期里,被骗取铁路筑路权并且至多拥有名义上共管权的中国,由于国家积贫积弱,虽有心收回铁路路权,却无力实现自己的意愿,只能旁观列强在中国东北任意角逐,目睹铁路在列强手中辗转易手.中东铁路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演变,见证了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因软弱而蒙受的屈辱.  相似文献   
7.
苏联解体原因再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联解体的原因是综合性的和多方面的。本文对四个方面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和论述。一,制度性因素:它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二,领导人因素:他们发起的改革瓦解了现存的制度并开启了苏联解体的闸门。三,民族问题因素:毁灭联盟的火药桶。四,阿富汗战争因素:解体的重要外部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苏联官方有关二战和卫国战争的观点体系是以斯大林的有关论述为基础而形成的。冷战后首先受到西方的挑战,后来又因受到赫鲁晓夫、苏沃洛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批判和质疑而支离破碎。普京通过编写历史教科书和卫国战争史巨著重新构建俄罗斯官方二战史观点体系,同时就二战的历史记忆和历史解释问题同西方展开激烈的历史大战,旨在加强俄罗斯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包括卫国战争史在内的二战史具有对公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同西方进行意识形态斗争的功能。由于俄罗斯人对于纷繁复杂的历史问题无法达成共识,爱国主义教育功能难以顺利实现。由于西方和俄罗斯不同的价值观和历史观,它们的意识形态斗争也将会持续下去。普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决定了他难以打赢这场艰巨的历史保卫战。  相似文献   
9.
普京与梅德韦杰夫在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上存在严重的分歧。分歧的实质是不同的价值观、世界观和治国理念的差异和对立,其根源在于他们不同的工作经历、戈尔巴乔夫改革影响以及不同的家庭出身和生长环境。分歧对俄罗斯国内外政局演变具有特别重要的含义。  相似文献   
10.
战后初期斯大林对中国革命的态度和立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战后初期,为了维持与美国在雅尔塔体系内确立的远东合作关系和在远东的既得利益,斯大林对中共和中国革命采取了消极冷漠的态度和立场。这种消极和冷漠表现为:不支持中共军队获得对日本的受降权;限制中共及其军队在东北的活动;削弱中共的政治自主权,要求中共通过与国民党谈判达成政治妥协;回避中共征求意见的要求,与中共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支持蒋介石统一中国的努力。但是,另一方面,为了防止美国侵蚀苏联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和阻止国民党向美国的一边倒,斯大林又策略性地向中共提供一些援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