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社会,知识分子一直声称与真理相关联而以"启蒙者"的角色存在。自近代以来,他们有意识地推动了社会的启蒙与进步,但同时这种略带浪漫主义色彩的启蒙运动却违背了"有蒙共启"的根本精神。在现代化过程中,中国的知识分子无论是在革命还是在改革中都充当着"启蒙者"的神圣角色,但市场经济导致的世俗化进程却使之被边缘化。正视自身的有限性,接受大众的批判,以理性的心态重新定位并深化自我启蒙的进程,或许将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当代使命。  相似文献   
2.
柯亨认为马克思的"富足会带来平等"的正义逻辑面临现实的挑战,而以捍卫平等为目标的柯亨在批判诺齐克的"自我所有"原则,同时指出罗尔斯"分配正义"所蕴含的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理论目标:在匮乏的前提下为平等寻找"规范性"原则。他认为只有通过国家税收对人们的收入进行再分配,真正的平等才得以可能,从而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平等观。  相似文献   
3.
启蒙世界观的核心是主体形而上学,人成为主体,成为世界的立法者(人为自然、道德、历史等立法),但受制于形而上学的知性思维逻辑,启蒙尽管取得巨大成就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后果。反启蒙的哲学样式以矫枉过正的态度来批判启蒙,而实际上却在对启蒙的批判中延续了启蒙精神,因为启蒙是一个无限的历史性的治疗过程。因此,我们需要保持谦逊、清明的理性,坚持形而上学的超越维度,在不断批判旧世界的进程中发现一个新世界。  相似文献   
4.
启蒙开启了主体形而上学的世界观,使人成为世界的中心与根据,但随之而来的后果却是虚无主义的肆虐,理性成为最大的非理性.克服虚无主义的各种努力大多数都局限于对理性主义的批判,而问题的实质却是:虚无主义实际上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资本的必然逻辑.当主体形而上学遭到批判,后形而上学思想开始编织人们的信念与逻辑之网,但这种思想能否经受住资本同一性逻辑的侵蚀?也许我们需要的是保持一种后形而上学的希望.  相似文献   
5.
应对入世     
一股浓浓的怀旧思绪,正在台湾蔓延。如同“借昨日酒浇今日愁”,岛内百姓尽力想把对现实的诸多失望与无奈,化作对逝水年华的淡淡追忆。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对人的理解经历了从抽象的人向具体的人的转变,从而使马克思由人本主义者转变成历史唯物主义者,对人现实的具体的理解,使马克思找到了批判资本主义的现实的武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