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22篇
中国政治   23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鸿武 《人权》2012,(5):50-51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行政指导管理方式的倡导与实施,是行政体制改革大潮中的一朵耀眼的浪花。推行行政指导管理方式对尊重和保障人权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三个代表”的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党的性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邓小平建党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这些重要思想具有深刻内涵,渗透着马克思主义政治与经济关系的辩证法。今天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学习与领会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论述,把握政治与经济发展的辩证法,对于领导干部开阔视野,提高统领全局的领导能力,完成跨世纪的战略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的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们需要顺应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民主化的历史潮流 ,积极稳妥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借鉴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积极成果 ,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寿林同志以执着的理论勇气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经多年潜心学习和不断探索,现在把《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论》一书奉献给读者。本书的主要特点和优点是: 比较厚实的理论基础和相对完整的理论框架,是一门科学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反映的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现象及其内在的本质联系,因而这种反映不仅应当是正确的,而且应当是系统的、严密的、规范的。本书以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正反经验为经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又紧密结合中国国情,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类发展规律理论的继承、创新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第一要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根本动力理论的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为本",是对马克思主义解放全人类和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理论的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建设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合力理论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文化市场与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概论》评介徐鸿武李贺林、曹振刚二同志主编的《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概论》一书,近日由北京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一部富于开拓性的科学论著,值得赞赏与庆贺。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一、文明、政治文明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 ,明确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和命题。这一概念和命题的提出 ,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 ,实现我国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 ,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 ,在谈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时指出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是在党的文献上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和命题。 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把建设高度…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提高领导者素质的战略任务,这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全面提高领导者的素质,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开拓知识视野,从各种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作为中国的领导者,从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无疑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和谐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许耀桐  徐鸿武  李拓 《求是》2005,(11):19-2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个崭新的命题,是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集中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着力于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科学性与主动性,防止和避免自发性、盲目性和随意性,只有这样,才能扎扎实实、卓有成效地做好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为此,我们必须立足现实,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深刻认识和准确揭示和谐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一胡锦涛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  相似文献   
10.
党的基本路线(亦称总路线)的正确与否,关系到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经验证明,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正确的。近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今天,加深对基本路线的认识,提高执行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对加速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四个总路线的对比与三条道路的选择比较的方法是科学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我们可以从历史经验的纵向对比和现实经验的横向对比中,来认识现阶段党的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