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4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实践论》是毛泽东在1937年7月为了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去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错误倾向而写的。这篇文章揭示的基本原理不仅在当时有力地驳斥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而且在今天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其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作为地道的"数字原住民"触网年龄呈现低龄化的趋势,与此同时网络使用问题也逐渐突出,而学校目前作为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的承担主体,是网络素养教育中最为基础、重要的一部分。基于此,本文从青少年学校网络素养教育的实践探索切入,通过梳理英国、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芬兰等学校网络素养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的实践探索,进一步分析中国的学校网络素养教育现状,并提出建构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网络时代,信息网络对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既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在新的形势下,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努力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的媒介体系,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以思想观念、课题成果、调研报告等深度宣传来引导社会,加强学校的特色、优势宣传,加强新闻宣传应急管理机制的建设,维护学校的良好社会形象,以网络为突破口进一步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丰富的内涵。爱国主义是人们对于自己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的思想,以及为国家、民族的独立与富强而斗争的献身精神.体现着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的高度责任感和理性自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其重要原因就是爱国主义传统深深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成为我们的精神血脉。  相似文献   
5.
第二届张静如中共党史党建优秀论文奖评选结果揭晓。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颁奖会上,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全国党建研究会副会长蔡长水教授向获奖者颁奖。第二届评选活动得到了全国党史党建专家、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和热情支持。经过评审委员会对参评论文(在2003年和2004年公开发表的党史党建论文)的认真审核、评选,中共福建省委党校郭若平教授、中南大学(铁道校区)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肖铁肩教授和湖南省韶山市副市长周批改博士荣获二等奖;中共中央党校党史部张太原博士、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张世飞博士、当代中国研究所宋月红…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高校党委贯彻落实“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党建工作思路越来越明确。但我们也看到高校基层党建确实存在着一些亟待破解的难题,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据有关调查,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入党与促进个人成长发展关系不大;支部的凝聚力不强,发展动力不足;支部活动的吸引力弱,组织难度加大。  相似文献   
7.
“文化大革命”史研究综述张均兵方增泉沈传宝“文化大革命”是中国现代史上沉重的一页。“文化大革命”史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开始于1978年。在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文化大革命”史的研究取得重大成果。尤其是在1996年——“文化大...  相似文献   
8.
<正>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强调要着力抓好青少年这个群体,注重发挥互联网等现代传媒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加大党史宣传教育和党史知识普及力度。高校是党史研究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QQ、微博、微信、飞信、APP客户端等新媒体应  相似文献   
9.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对现代中国产生深远影响的两个重大事件,而这两个事件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它们一直被学术界所关注。五四运动史与中共建党史不仅是大陆学者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也同样引起了海外和港台学者的兴趣。本文就近五年来史学界的主要研究成果、两次影响较大的学术批评以及几个歧点和继续争论的问题等做一简略的概述。  相似文献   
10.
私立中国大学成立于 1912 年,是在孙中山指导下筹办的国民党历史上的第一所大学,初名定为国民大学,宋教仁、黄兴曾先后任第一、二任校长。1913 大学,宋教仁、黄兴曾先后任第一、二任校长。1913年 4 月国民大 学正式开 学,先设 大学预科 (文、法、商三 科)、专门 预 科(法 、商 二 科 )、法 政 别 科 和中 学 科 。1914 年国民大学与上海的中国公学合并,改名为中国公学大学部。1917 年 3 月,上海的中国公学停办,中国公学大学部改名为中国大学。1919 年学校增设大学文科。 1930 年 10 月,中国大学又改名为中国学院,以文、法、商三科为主。19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