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
曲纵翔  向娟 《前沿》2014,(5):141-143
晋城市的社会组织在该市的教育、文化、卫生、环保、扶贫等多个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受诸多因素的制约,这些组织普遍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发展能力不足、外部管理机制不完善、参与渠道和空间有待拓展等弱点,总体上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尚不能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需在明确发展重点、创新组织管理、完善发展支持体系、强化服务功能等方面给予必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政策终结作为政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议程的建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政策系统的自组织特性、政治价值的导向以及财政困难、政治价值的导向等政策系统内部的因素之外,政策系统外部的诸如政策促进者、社会舆论、政策监控、政策评估、触发机制等因素同样能够引发政策终结。显然,深刻把握政策终结的外部诱发因素,结合内部因素的相关研究,对政策终结议程的设立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3.
政策终结作为新旧政策间转承启合的环节,其势必会触动原有的利益格局而引发诸多冲突。依据参与者的态度,可将其划分为"支持"与"反对"的正反两个联盟,政策终结可看做联盟间为实现各自目标而协调利益冲突的过程。双方前后互动于隐性冲突、显性冲突、冲突协调三个阶段。几个阶段中,在强化正方联盟与弱化反方联盟的同时争取中间力量将是协调利益冲突的三条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4.
宗族制度作为典型的非正式制度,在乡村社会与正式制度共生共治。宗族制度权威因其社会价值属性而能在正式制度权威缺位时进行有益补充,这不仅符合治理有效的价值目标,也是宗族制度权威与治理现代化需求的价值对接。在国家与社会这一分析框架之下,从宗族制度适应性发展角度出发,将宗族制度权威重构理解为其所依托的文化价值的复兴、权威资源的再汲取以及权威合法化的过程,拟定出"发育型→威胁型→混沌型→融合型"这一路径规划。这既充分体现了宗族制度权威重构中国家与社会的同时在场,又有效回应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宗族制度权威所具有的价值与功能这一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5.
政策扩散的过程中,虚拟社会加速了扩散的速度,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支撑,并且为不同的群体或个人进行实时评价和民主参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渠道。虚拟社会在打破物理时空的局限、效率化地整合扩散过程以及立体化评估政策创新等方面对传统政策扩散的形式进行了改良。网络空间的发展尚不成熟,传统政府行政观念与行为惯性还有待改进。对多元政策主体增容,打造完备的网络评估流程以及发展"本土化"加"时代感"的政策创新扩散理论是推动虚拟社会政策扩散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国家级新区作为我国独特的综合功能区,其治理模式有多种类别,管委会始终是最主要的治理主体。管委会在担负一定行政功能的同时还具有招商引资等区域经营职能。国家级新区在西部后发地区的设立对于我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关于管委会如何提升经济后发地区的长期创新效能,本研究以兰州新区为典型案例,探究管委会在组织结构、职能架构、政务理念等维度自发调适对提升治理效能的作用。研究发现,以开发区带动西部后发地区发展能够通过多重调适及其规则化形成符合地方实际的治理创新方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