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检察院的实习生活,使我对检察机关的机构设置、建置、编制、职能及其运作程序有了一个更深、更全面的认识与了解,并由此引发了一些思考。 第一,扩充编制,整合自侦部门。建议将各级检察院内置的反贪污贿赂部门与法纪检察部门合并成立职务犯罪侦查局,集预防、情报、侦查、预审为一体。自侦机  相似文献   
2.
中国法律职业人迎来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代。法律职业共同体构建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司法改革持续推进的重大举措。具体说来,法律职业共同体构建的基本要素包含克服人性的他律不足的基础要素、法律职业群体分崩离析的实体形态的背景要素、律师与法学专家的法律职业补强性的初衷要素以及以法律职业能力为圭臬的评价机制的内核要素。从长期愿景来看,法律职业共同体构建应当体现为制度建设的体系化、常态性和普遍性。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正处于诸多社会矛盾与社会问题交织的特殊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权利意识的觉醒促使公众对司法工作抱有更加强烈的期待。在追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公众更加关注个体权利的保护,更加重视制度的力量,更多地将寻求公平正义的期待投向司法工作,投向检察官和法官本人。特别由于我国法治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法律法规应对社会生活的变化发展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欠完善性,以致检察裁量权欠缺规制,为以权谋私留下漏洞。  相似文献   
4.
司法公信力是一个具有司法权作用与受众心理回馈的双重维度的概念,包括审判公信力和检察公信力。当前,司法体制改革同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不协调、司法功能阙如的症候,暴露出司法公信力不足的一些体制性弊病和社会性因素。在深层次的体制改革尚未展开的条件约束下,建构独立、统一的司法系统,推进司法公开,完善执行机制,加强司法的职业化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等对策措施,对提升我国司法公信力或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应着力建设精英化的法律职业群体,改革当前以行政职级为准的管理模式,加强法官、检察官的职业道德建设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司法需求的增长和司法职业化建设的推进,司法公信力问题受到了学界、实务界乃至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并有望成为下一轮司法改革的重要抓手。毋庸置疑,司法公信力不仅得益于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条件,还需要高素质的法官、检察官群体来执行法律制度。易  相似文献   
6.
曹志瑜 《理论建设》2013,(4):23-25,35
检察职业道德建设是新时期检察机关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和执法公信力的基础性工程和突破口,也是检察职业化内容的重要部分。以推进检察职业化进程为契机,检察职业道德的内容体系应由符合职业特征的"忠诚、公正、清廉、严明"和理性、谦抑及公益等特殊道德规范构成,其根本功能将立足于实现司法公正,防治司法腐败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国人的政治话语系统中,论资排辈绝对是一个与民主、自由、竞争等褒义词相悖的概念。而抽签法一般应用在体育竞技领域,这种法则和政治生活的结缘是不可想象的。很显然,如果将论资排辈和抽签法也算作一种用人机制,那么,循着这种套数上来的官员的素质则表现很强的随机性。  相似文献   
8.
反腐败是学界及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文化传统与社会责任的分析维度将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和深刻反思我国的"腐败黑数"问题.对于畸高"腐败黑数"中主要由文化、社会等外在因素导致的行为失范和腐败犯罪,应主要立足于宽容的救赎,而控制和消弥畸高"腐败黑数"的根本出路应是植根干文化基础之上的严密而人性化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9.
基层司法的压力过大,逐渐成为制约法制建设规范化和常态化发展的一个普遍共识。通过多层次、多维度地分解"压力源",可以发现,基层司法机关的编制待遇、司法权的性质及其运作方式与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等问题是其中的深层因素。  相似文献   
10.
曹志瑜 《世纪桥》2012,(13):37-39
“其他具备条件”是现行《法官法》、《检察官法》针对司法首长选任及法官、检察官资格与国家司法考试制度之间博弈关系的一种变通规定。在相对合理主义的改革背景下,结合我国法官、检察官职业资格准入之形态演进和国外经验,这一规定根据审级特点分别采取限定使用与戒绝使用的不同方式是比较适宜的,也合乎法律职业发展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