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民事案件调解结案的数量和调解率,已成为基层法院实践司法为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法院通过调解结案,对内降低了判决率、上诉率和发回改判率,对外减少了当事人累讼,申诉、信访等现象也得到有效控制,有力地保证了社会和谐氛围的形成。民事调解的“瓶颈”人民法院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已经形成一个共识,诉讼费用的承担在民事案件处理中已成为阻碍调解成功率的“瓶颈”。致使许多民事案件,法官虽投入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努力促成了主要权利义务通过调解协议来确定,但仅仅因为诉讼费用的承担达不成一致意见,致使调解成果“泡汤”,法官…  相似文献   
2.
朱启平,1915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海盐。1933年他从南京金陵中学毕业后,考入北平燕京大学。先后在重庆、上海、北京、香港《大公报》从事新闻工作逾30年。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报社派他任美国太平洋舰队随军记者,这一时期,他写出了许多出色的战地通讯。1945年8月日本投降,美国、中国及盟国随即在东京湾美国旗舰“密苏里”号举行受降礼,朱启平代表《大公报》成为中国少数登舰现场采访记者之一,撰写了著名长篇通讯《落日》,传诵一时。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本刊刊登此文,重现当年情境,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孤筏重洋》是一部描述科学探险的纪实性作品。作者托尔·海尔达尔在太平洋中的波利尼西亚群岛上调查研究时,从那里的文物遗迹、民间传说以及太平洋上的风向潮流等方面发现了种种迹象,使他认为群岛上的第一批居民,是在公元5世纪从南美洲漂洋过海而来的。但是当时南美洲人的文化还处在石器时代,海上交通工具只有木筏,没有船。因此,许多科学家认为他的说法不对,最简单的原因是:人类不可能乘木筏横渡太平洋,安抵彼岸。  相似文献   
4.
60年前《大公报》记者朱启平撰写的通讯《落日——记日本签字投降的一幕》,发表后轰动一时,成为传世之作,并被列为大学新闻系典范教材朱启平(1915-1993)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区惟一的中国随军记者,于1945年9月2日亲眼目睹了中国等战胜国代表接受日本政府投降的仪式。当时,国民党将领徐永昌代表中国政府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确认,第二天全国庆祝,中华民国政府将9月3日定为抗战胜利纪念日,1951年8月 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也发表了《政务院规定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通告》今天我们将这篇文章重新刊登,共同来重温60年前那一段难忘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为保护离异子女的身心健康以及父母双方的合法权益,2001年修正后的婚姻法增设了探视权制度。探视权,又称探望权或见面交往权,是指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一方,所享有的与未成年子女联系、会面、交往、短期共同生活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落日     
以如椽之笔把历史的公正永远留住,把行将灭亡的禽兽的哀鸣永远记录在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