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3篇
  200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一系统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离不开系统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六大要素的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进程中,要切实把握住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朱泽忠 《求实》2006,2(Z3):216-217
一、科学认识继承性的辩证内涵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继承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科学认识继承性的辩证内涵。这是因为,民族文化是各个民族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在一定的意义上,民族文化就是一个民族全部创造性活动的表征和升华,是一个民族生命的内在灵魂和命脉,是其安身立命之所、生存发展之源。我国的民族文化的精神内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全面建没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人的全面发展在小康社会建设中占有怎样的地位?如何处理好人的全面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的辩证关系?这是我们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过程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正确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社会的各种资源中,物质资源是基础资源,人力资源是主导资源,而人才资源又是人力资源中最积极、最活跃、最精华和最为稀缺的重要战略资源。在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克服“见物不见人”的倾向,树立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走人才强国之路。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小康社会不一定和谐,和谐社会必须“全面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经济是关键。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从而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同时,和谐的社会又为发展经济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进而推动经济建设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因此,重视发展经济,克服“两大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衰落原因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衰落之原因应从其科学技术体系、政治体制、思维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在理论性与实用性、思辨性与科学性上的对立,影响了科学技术在中国近代的发展;中国封建政治体制、落后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束缚了科学技术在中国近代的发展;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局限性、重农抑商的政策倾向,剥夺了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赖以产生和应用的土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