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8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惜别梅坑     
革命失利后战友的离别,心情是沉重的。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红军被迫长征。长征前夕,何叔衡邀战友林伯渠在瑞金城西的住地梅坑话别。林伯渠说:“何叔衡同志备清酒、花生约作竟夕谈”。他有感于这次不同寻常的离别,特作《别梅坑》一诗:  相似文献   
2.
《马夫老乡》是谢觉哉在长征途中怀念一位非常普通的饲养员(马夫)的诗。这首小诗朴实真挚,感人至深.诗前有序,序谓:“马夫老乡,忘其姓名,山东人,家贫,兄弟几人都流落在外。在白军里饲马,到红军仍饲马。长征时为我饲马,甚勤恳。他喜人叫他老乡。一天对我说:我不能送你到头了。因赶不上队,不知所终.”这个不知名的饲养员,其勤劳、诚朴的风貌,驱使谢老写了下面这首诗:  相似文献   
3.
在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上,红军中的共产党员们虽然处于紧张、激烈、动荡不定的战争环境中,但他们却仍按党的组织原则,及时过党的组织生活。无论是党的最高领导人,还是普通党员,他们都积极参加党的基层组织活动,在长征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长征开始时,党中央、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分别编  相似文献   
4.
林伯渠同志是战士。也是诗人。在长征途中,他在战斗中写诗,又用诗进行战斗。1935年9月所作《巴西阿西》便是一首最早抨击野心家张国焘的战斗诗篇。1935年夏,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根据党中央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决定,红军分左右两路过草地北上。8月下旬,党中央、毛泽东率领右路军过草地到达巴西阿西地区,等待左路军的到来,共同北进。可是,张国焘率领左路军到达阿坝地区后却按兵不动,拒绝北上。中央屡次电催,他不但不听,反而密电右路军政委陈昌浩率部南下,并企图危害中央。在此危急情况下,党中央、毛泽东不得不率领红一、三军团单独北上,脱离危险地区,避免红军内部可能发生的冲突。  相似文献   
5.
徐特立、谢觉哉和董必武,是中央革命根据地三位著名的革命长者.中央红军长征时,他们被编在红军干部休养连,常在一起行军,一起休息,互相关心,互相照顾.  相似文献   
6.
长征话茅台     
自古以来,诗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陶渊明、李白等伟大诗人的饮酒诗篇早已传诵千古。然而谁能想到,红军在长征途中与著名的茅台酒竟也演绎出许多扣人心弦的故事,留下了动人的诗篇。 茅台酒的产地茅台镇,位于距贵州仁怀县城约10公里的赤水河边。赤水河水质甘美冽爽,加上该镇地处海拔400米的低洼河谷地带,冬暖夏热的气候条件,为茅台酒创造了独特的酿酒条件。早在公元前135年,当地土著先民即已酿出令汉武帝赞赏的“甘美之酒”,向有“酒冠黔人国”的美誉。该酒晶莹透明,奇香清远。诗称“开瓶奇香满  相似文献   
7.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被迫进行的.当时,宋庆龄对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表示了极大的关注,为红军的长途转战而担忧,为红军胜利到达陕北而欣慰.在此期间,她曾从各方面对党和红军的斗争给予了支持和帮助.当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军事"围剿"时,宋庆龄即于1933年9月作了《中国的自由与反战斗争》的著名演讲,指出:"广大的苏维埃区域已经在中国存在  相似文献   
8.
在漫漫长征路上,广大红军指战员利用战斗行军的间隙,积极开展体育活动,这是中国兵文化和体育史上的奇特景现。红军这种体育活动,是为革命战争服务的。正如时为红一军团政治委员的聂荣臻后来所说:“红军的运动会和一般日常所说的运动会不同,它是紧紧地结合作战,培养那种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压倒敌人的革命英雄主义。”(《聂荣臻回忆录》(上)第206页)是为增强战士体质,提高战斗力,培养英勇顽强、奋力拼搏、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9.
一代儒将郭化若在长征途中,写下了一系列抒发情怀的小诗。这些诗篇构成了他生命历程的一个耀眼亮点,也融合成了长征文化史上的一道风景。 1934年10月18日,郭化若随红军干部团自瑞金县的九堡村出发,踏上了漫漫长征路。因当时郭化若反对军事上单纯防御的错误路线,被开除了党籍。出发前发放服装,竟把他给漏了,连双布鞋也没有。他请人做了一双麻草鞋,因脚患溃疡,流着脓水走路,十分艰难。从瑞金到遵义,他咬紧牙关跛行4000公里。对这段往事,郭化若曾感慨说:“有人说‘长征全靠两条腿’,我的腿也靠不了,只  相似文献   
10.
在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途中,有这样一位红军女战士——她背着沉重的政治包袱,迈着一双曾经缠过足的“解放脚”跋涉在万水千山之中,不停地为部队后勤工作而操劳,为鼓舞同伴前进而歌唱,深得红军指战员们的赞誉,她就是危拱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