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景贤 《党史博览》2011,(12):20-22
葛罗米柯是苏联著名的外交家。他任外长达二十七八年之久,有“苏联政坛不倒翁”之称。更有“恶搞者”,把莫里哀名剧《一仆二主》这四个字,改成“一仆六主”,“呈献”给葛翁。因为从事对苏工作的缘故,我有过不少机会解读他,听人讲起他,也曾多次对他进行过零距离观察。  相似文献   
2.
正像笔者这样年纪,即七八十岁的人,对斯大林与中国的关系(又集中表现在他与毛泽东的关系),了解得相对多一些。这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在斯大林逝世前,看到的是极为正面的一面,这位世界革命的伟大领袖和导师,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过巨大贡献。而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感知更多的是斯大林消极的一面:通过王明严重干预中国党内事务;认为中国党搞的是"人造黄油式(假的)马列主义";在中国解放战争年代,怀疑毛  相似文献   
3.
李景贤 《党政论坛》2009,(10):16-17
1982年11月10日,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猝然去世。中国派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黄华作为“特使”参加其葬礼。在中苏间人员往来断绝了十七八年的情况下,这个“大举动”在国际上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被称为“邓小平对苏共新领导发动的一次‘葬礼外交’”。  相似文献   
4.
李景贤 《党史博览》2010,(6):15-17,22
2009年10月2日,中国与俄罗斯(苏联)迎来了建交60周年。悠悠岁月,两国关系在一个甲子轮回中.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阴晴圆缺,可写的东西很多。在本文中,笔者只截取一个侧面,写一写王稼祥这位新中国首任驻苏联大使,也是第一位驻外大使,着重讲一讲他到任前后所发生的一些往事。  相似文献   
5.
1989年5月16日,邓小平同志与来访的戈尔巴乔夫举行最高级会见,共同宣布中苏关系正常化的实现。这是20世纪的一个重大事件。这一正常化的历程包括三个方面:就消除影响正常化实现的"三大障碍"进行政治磋商,恢复中断多年的中苏边界谈判,遏制苏方在对台湾关系方面越过底线。笔者作为这一正常化的见证人,查核了大量官方资料,现对其艰辛历程作一个粗线条回顾。  相似文献   
6.
非洲大草原上的羚羊奔跑的时速只有70公里。而经常捕食它们的猎豹奔跑速度每小时可达100公里,按照这个时速对比,没有一只羚羊能免于灭顶之灾。然而,事实上,非洲大草原上猎豹捕食一只羚羊非常费力,往往十扑九空,能到口的只是些病老残幼的羚羊。  相似文献   
7.
李景贤 《湘潮》2010,(6):40-43
<正>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政局动荡不安,如何正确应对,是邓小平极为关注的一个问题。而在苏联解体之前与之后,如何处理好与俄罗斯等苏联解体后的国家的关系,是我国外交当时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作为外交部苏欧司、欧亚司副司长,主管苏联—俄罗斯的工作,对邓小平如何准确判断形势,从容应对,巧妙驾驭复杂的局势,高屋建瓴地采取一系列重大对策,有些了解。  相似文献   
8.
李景贤 《党史博览》2010,(9):14-17,20
2008年初春,在北京西四国际友谊博物馆里。举办了一个名为“天地精华——国际友谊博物馆馆藏精品展”。2009年深秋,在中国国家大剧院一个大厅内。又举办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收到的国礼精品(人文部分)展。  相似文献   
9.
<正>1953年9月,在斯大林逝世半年后,赫鲁晓夫就当上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在克里姆林宫主政达11年之久。在否定斯大林模式方面,他是"敢于吃螃蟹的第一人"。毛泽东一直与其打交道,批驳他的时间居多,也有支持、妥协的一面。在我们这些七八十岁的老人印象中,赫鲁晓夫更多留下了一个反面形象:搞修正主义,欲与美国合作"主宰世界",反华不断,作风霸道,举止粗鲁。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目力所及的史料,参照往日的见闻,试图从稍微宽一点的视角,写一写他与毛泽东的关系,从某一侧面了解一下赫鲁晓夫其人其事。  相似文献   
10.
1989年5月中旬,戈尔巴乔夫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其中央总书记双重身份,对我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因为苏联解体,中(指新中国)苏关系仅存续了42年零86天。在42年里,只有两位苏联国家元首,即伏罗希洛夫和戈尔巴乔夫.各一次正式访问过中国。中苏关系恶化了20多年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