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2篇
  2023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独生子女研究三十年:时代话语与框架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独生子女研究的三十年中,形成了三种框架:政策论证框架、个体主义框架与社会结构框架,三种框架各自秉持不同的分析层次和视角。这三种框架又与独生子女研究的三个阶段存在着显著相关性,因此可以通过时代话语去理解框架变迁。  相似文献   
2.
网络化时代的来临使得传统社会结构发生了全方位的变革,社会整合再次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科学议题。网络化时代使得个体化趋势得以加强,这不但使社会价值层面的系统整合出现困境,还冲击动摇了传统社会整合的组织基础,加剧了整体统一性和个体特殊性之间的矛盾;与此同时,网络化时代还使得前网络社会的整合规则变得效率低下,甚至出现"合法性危机";在社会整合的治理体制上,网络化时代以信息控制为主要手段的传统权威体制也遭遇挑战。但是,网络化时代的整合困境并不必然导致一个碎片化的社会,如果社会治理方式能够直面"生活政治"问题,这恰恰是一个重塑社会整合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魏华  李棉 《世纪桥》2023,(11):88-90
质量评价是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动力支撑,也是促进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近年来,新媒体平台在我国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深入发展的推动下层出不穷,为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注入了新动力,极大解决了高校课程思政质量评价存在的考核指标不完善、方式单一、结果应用率不足等诸多问题,促进了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朝着现代化、科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针对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重要性以及现存的问题展开讨论,探究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策略,希望对高校开展工作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4.
社会结构视野下的贫困理论认为,贫困产生的根源在于超越于个人之上的宏观因素.反贫困只有着眼于社会政策、社会体制、宏观环境、市场条件的调整才能取得持续性的成效.以社会结构视野下的贫困理论为指导,我国政府的农村扶贫指导思想经历了从个体主义范式为主导向社会结构范式为主导的转变.在一系列宏观措施的作用下,农村扶贫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着某些需要重视的问题,比如扶贫资源的瞄准偏差、法制化程度低、协调性差等,必须通过相应的针对性策略加以改变.  相似文献   
5.
李棉管  覃志庆 《公共管理学报》2023,(4):134-146+174-175
经典科层制理论将科层制的非人格化视为原则性预设和重要美德,这一预设在理论和经验层面上均激发了大量的讨论。“新官不理旧事”是科层制人格化的具体表现。H镇的案例表明,面对前任官员强力推进的征地安置工作,继任官员采取了“能推就推”、“能拖就拖”和“能压就压”的回避拖延策略,最终导致了基层科层任务的“烂尾”。“权力的基层脱域”能为H镇“新官不理旧事”的发生逻辑提供一定的解释。“权力的基层脱域”由组织目标的个体化、执行程序的情境化和组织问责的模糊化三个要素共同促成,正是以上三个要素使得经典科层制的三大假设遭受挑战,基层科层制的人格化就此发生。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话语体系中,对基层治理体系及其运作过程的深入考察和反思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6.
李棉管 《思想战线》2012,38(2):6-10
现代社会转型一方面使得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丰富,社会保护的尝试性举措也越来越多样化,然而人们获得的实际个体安全感受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增长,形成了个体安全内卷化现象。这种内卷化表现在个体安全的各种形态中:总体型个体安全、组织型个体安全、社区型个体和新型个体安全。有组织的不负责任、安全治理的唯技术取向和消极保护的主导地位,共同导致了个体安全内卷化,因此治理个体安全内卷化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多元主体综合治理、强化安全治理的社会取向、积极实施发展型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7.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有关乡村振兴的研究已然构成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从时间上梳理这些研究成果,可以发现明显的阶段分期。早期的乡村振兴研究大多是规范性研究范畴内的“政策阐释性研究”。阐释性研究的核心特征是将政策话语与学术话语对接起来,用学术命题为政策条文提供注解,由此完成“政策倡导”的研究目的。不可否认,阐释性研究是必要的。宏大的发展战略需要宏观的观察视野,模糊政策有被澄清的必要性,框架性的政策文本有被进一步具体化阐释的空间。因此,如果不是生硬的拼接,而是真正运用理论话语对政策话语进行逻辑展开,这的确是重大战略初期所需要的规范性研究。然而,即便是后者,汗牛充栋的规范性研究似乎也正在走向饱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