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决定了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只有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才能不动摇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共同富裕是改革的最终目标.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成为我们在走向共同富裕过程中的必然的政策选择.但是,什么人先富、哪部分人先富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所有劳动者都是人力资本,都应分享利润.  相似文献   
2.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初见端倪,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国外有的学者宣称: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需要创造一个知识价值论来代替马克思的过时的劳动价值论。”①这种“过时论”或“取代论”在国内学术价值界也有强烈的反映。因此,重温马克思...  相似文献   
3.
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中最核心的内容。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系于农村的关键时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将促进党驾驭经济能力的不断增强。统筹战略的提出,标志着党对经济规律认识的成熟;能否有效实施统筹战略,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是对党驾驭经济能力的考验;城乡统筹初见成效,意味着党驾驭经济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将“统筹城乡发展”列在了作为总要求的“五个统筹”之首。这一首要要求,是针对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提出来的,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城乡关系的经验教训和科学分析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其实质是改变“重城抑乡”、“重工轻农”的传统观念和“城乡分治”体制,通过政策调整和体制改革,更多地关注农村,关…  相似文献   
5.
劳动价值论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支柱,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适用于一切社会的商品生产。百年的争论表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无论是“多余论”,还是“要素价值论”,都反驳不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们要结合新情况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