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综合类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1.
道德何以可能,即道德伦理的本源、基础是什么,人们为何在社会生活中讲道德?古今中外,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在道德何以可能这一点上,依照发生论的观点,用还原的方法探讨道德的本源,依次涉及生物学、心理学、社会文化学、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以期为道德的起源找到可实证的科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高校党员教师的和谐道德人格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职业道德规范与理想道德人格的有机结合.高校党员教师要自觉站在时代前列,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创新意识把党性锻炼与和谐道德人格修养有机统一起来,这既是和谐道德人格生成的有效途径,也是党员教师先进的时代精神和创新的职业意识的双重体现.  相似文献   
3.
大学德育要面向生活注重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4月25日的《中国教育报》上登载了诸复祈的《我们的德育缺什么?》的文章,他说:“如果我们的德育工作可以放低姿态,多渗透一些知识经济时代所需的道德素养,比如诚信、敬业、谦虚、坦率、自信,比如团队协作、公平竞争、以义求利,比如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关心可持续发展等等,我们的德育就会  相似文献   
4.
2002年4月25日的《中国教育报》上登载了诸复祈的《我们的德育缺什么?》的文章,他说:“如果我们的德育工作可以放低姿态,多渗透一些知识经济时代所需的道德素养,比如诚信、敬业、谦虚、坦率、自信,比如团队协作、公平竞争、以义求利,比如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关心可持续发展等等,我们的德育就会具有亲和力。”前不久,我们对我校学生做了一个调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