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1.
杨凤娟 《奋斗》2005,(8):45-46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理工院校要把艺术素质修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让我们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真正成为国家、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艺术素质修养教育作为增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提升心理健康,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培养健全的人格.丰富业余生活也具有重要的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杨凤娟 《奋斗》2006,(7):20-21
“教育产业”的提出在我国大致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其背景是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务院1992年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把教育列为“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1998年至2000年曾出现两次有关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大辩论,并且出现了几种观点:教育可以产业化但并不主张产业化或部分产业化;教育可以是产业,但反对产业化;教育是产业。应当实现产业化;教育不是产业。笔者认为教育是产业,但是,我国教育产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