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5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10年全国公务员考试开考,依然延续了前几年的热度,而且招录范围有所扩大,那么首次面向工农民招考是2010年最大的特点。同时,更加重视考生的实践经验,这是2010年公务员考试当中的积极变化。一方面一线的农民工人也放开了身份的限制,可以参加这样的考试。再有一个我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舆论场上正出现一个“好话循环”:老百姓希望听到政府官员多说说怎么给我改善民生,政府官员要积极回应老百姓这一最深关切,媒体则喜欢挑选改善民生的积极信号做重点传播和放大解读。三方不用商量,配合默契,营造了一个弥漫着改善民生“好听的话”的舆论氛围。这是好事情,让我们更重视改善民生。但再重要的事情,也经不起过度放大。  相似文献   
3.
杨禹 《新湘评论》2014,(4):29-29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这句话,在很多人眼里,不仅文风生动,而且“相当浪漫”。谈城镇化,确实需要点儿情怀。不过,这“乡愁”里艰难的利益调整,一点儿都不浪漫。  相似文献   
4.
杨禹 《贵州民族研究》2021,42(5):97-101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作为国家出台的一项土地政策已运行10余年,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供用地保障,助推城镇化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复杂原因,也暴露出一些隐藏着的问题,需要在"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结合双循环发展要求,认真进行总结和完善,使其更加规范,更加有效,更加科学,才能使这一符合民族地区实际并已为其发展起到较大作用的政策进一步为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文章对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结合工作实践,分析研究民族地区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按照"十四五"新发展阶段和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提出民族地区增减挂钩政策转型完善的建议,为各级党委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2010年全国公务员考试开考,依然延续了前几年的热度,而且招录范围有所扩大,那么首次面向工农民招考是2010年最大的特点。同时,更加重视考生的实践经验,这是2010年公务员考试当中的积极变化。一方面一线的农民工人也放开了身份的限制,可以参加这样的考试。  相似文献   
6.
看完《南京!南京!》,我觉得很别扭。我看到了一部艺术观足够一流,但历史观不过三流的电影。几乎所有为该片所做的宣传,都在强调陆川如何敢于触及南京大屠杀这么沉  相似文献   
7.
8.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很耐读。它不仅谈到了海南怎么发展旅游,也用更多的篇幅谈到了海南经济社会发展中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我们想要的市场经济 ?答案在教科书上没有。在中国的现实国情下,把传统的计划经济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件事,以前也没有人尝试过。   《“十五”纲要》,就是一份我们在新世纪全面走向市场经济的宣言书。它规划的未来能否终成现实,取决于我们是否真正读懂了市场经济,取决于我们是否能真正驾驭好这个初来乍到的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不是意志经济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成立之初提出过一个目标,要“在这个 5年里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体系的框架”。 4年过去,这个目标已接近完成,代表委员们对…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我们想要的市场经济?答案在教科书上没有。在中国的现实国情下,把传统的计划经济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件事,以前也没有人尝试过。引起全民关注的《“十五”纲要》,是一份我们在新世纪全面走向市场经济的宣言书。它规划的未来是否终成现实,取决于我们是否真正读懂了市场经济,取决于我们是否真正驾驭好这个初来乍到的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不是意志经济 衡量法制因素在一个社会中的地 位,并非要求这里人 人能熟记法律条文, 而是要看法律精神 是否已融入人们的 思维方式。朱总理在 《“十五”纲要报告》 中提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