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林祥谦烈士被评为"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林祥谦牺牲86年后为什么能够荣获如此殊荣?笔者曾在《中共第一位英勇就义的烈士林祥谦》一文中从林祥谦的历史地位等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剖析,但仍有意犹未尽之感。在此,谨就林祥谦人格魅力方面作进一步探析。一、林祥谦的人格魅力使他深受工友爱戴20世纪20年代初,武汉铁路工人中存在着"湖北帮"、"三江帮"、"安徽帮"、"福建帮"等帮口派  相似文献   
2.
林森领导的旅沪福建学生会是由一批受过新式教育,具有爱国思想的革命青年组成并较早成立的革命团体,在唤起民众、挽回利权以及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的辛亥革命浪潮中做出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林祥谦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特殊地位。他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是中共早期为数甚少的工人党员之一,是中共党员中较早壮烈牺牲的烈士,堪称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标志性人物。林祥谦为什么能够成为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他的人格精神是怎么养成的?本文试就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的闽都文化与林祥谦的高风亮节之关系进行探讨,以期从中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最早英烈林祥谦与施洋,分别是中国工人阶级与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璧连双辉,光彩夺目.在震惊中外的"二七"工潮中,林祥谦和施洋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中国共产党悲壮而绚丽的第一篇章,用宝贵的生命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用身先士卒的行动充分展示了共产党员本色,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曾受到国共两党共同肯定和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在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突出检察工作重点,着力增强法律监督能力”。当前检察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推动检察工作深入发展,必须对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能力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是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检务公开”与保密依法行政的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目前的检察实践中,检察机关不断深化检务公开,推进保密依法行政,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检务公开的力度和范围距离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保密依法行政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造成该公开的检察事项被保密,该保密的检察事项被公开,影响了检察机关正常开展诉讼活动,限制了其法律监督职能的发挥,阻碍了检察事业的科学发展。笔者认为检务公开的限度是保密原则,检察机关深化检务公开不能超出保密原则这一限度,应当寻求二者的平衡。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本文着重分析了平衡检务公开与保密依法行政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且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措施,以期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为进一步推动检察事业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在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突出检察工作重点,着力增强法律监督能力".  相似文献   
8.
林森参加了建设台湾、武装保卫台湾、致力重光台湾的斗争,在台湾期间与当地人结下了深情厚谊,是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典范。至今,台湾仍有许多纪念林森的遗迹,令人回味及深究。  相似文献   
9.
引言近年来,“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概念的出现,引发了全球建设智慧城市的热潮。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智慧社区是一个综合性的平台,集物业管理、电子商务、智慧家居、社区报警、社区停车场管理等于一身。目前,智慧社区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出现了融合物联网技术的智慧社区解决方案,但其应用大多还处于低级、试行阶段,对于应用需求的挖掘还不充分。此外,还体现在智慧社区的发展很不平衡,因其成本和消费水平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一线大都市。但可以预见智慧社区的建设必将从大城市向周边辐射。  相似文献   
10.
林森的宗族观念与民族思想,是要根据中国基本国情,发扬中华民族宗族观念强的特殊优点,以振奋民族精神,开展互助活动,也要防止宗族的狭隘性。更要引导人民以复兴中国为己任,努力充实国力,增强复兴民族的力量,还要追求世界大同的美好理想,为国家争光荣,为宗族争光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