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任何认识现象都存在由“自我”、“我思”和“我思对象”所构成的三元结构。在这元结构的内在关联中提出和讨论的基本问题,构成了认识论的问题域。哲学史上对这些问题有不同的提法和不同的解答,但迄今为止也并没有一个使认识论没有必要再“论”下去的最终答案。只要人类认识现象还在,认识的元结构就必然存在,在此基础上所生发的问题域也就会存在下去,哲学认识论就不会被消解,但问题会常提常新。  相似文献   
2.
文化建设不是一次标新立异、急功近利的思想运动,而是一个绵实厚重而又充满生机活力的文化历史进程,应该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这一历史进程中,发挥其思想价值和指导作用,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理论深深地植根于当代中国的时代实践中,反映、契合着当代中国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课题和要求,为实践、解决这一课题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从而成为当代中国的思想旗帜。从理论和时代关系的角度,把握邓小平理论蕴涵的时代意识和时代意义,对于我们走向21世纪征途中,自觉地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具有重要认识论意义。一、从理论和时代关系的角度来观照邓小平理论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来诠释析取,使得对邓小平理论的研究越来越具体、细化。但除了这种分化为各学科各领域的研究之外,还必须有一种综合的、总体性…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由经济、政治、文化互动而催生的社会转型进程中。这场由改革开放所引发的社会巨变,犹如时代春潮涌动,在人们的心灵、意识深处唤起如涛的回声,观念变革成为一个时代的共有话语。经济特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试验区”、“窗口”,在社会转型中率先跨出一步,特区人的心理、观念尤其是意识形态观念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并对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产生巨大的效应。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与转型社会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社会转型是社会结构的整体性变迁 ,处于转型过程中的社会可称之为转型社会 ,转型社会具有有别于常态社会的基本特征 ,对社会转型与转型社会的基本特征的规范和描述对于我们分析把握发生在当代中国社会的社会转型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离不开对外来先进文化的吸收。近代以降中国思想文化史之最基本主线,是中国文化吸收西方文化中先进的因子,通过比较和选择。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被动到主动地创造性转换为当代中国思想文化形态的过程。检讨反思这一过程的经验和教训,是吸收外来文化有利因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一个基本认识前提。一、中西文化冲撞交汇的分期中国自古以来是以强大厚重的文明态势傲立于世界。但到了近代,这个古老的文明已显老态衰颓迹象。西方世界却开始了一场震古烁今的大跃迁。当西方工业文明随着大西…  相似文献   
7.
略述20世纪西方政治学的发展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略述20世纪西方政治学的发展及其特点林默彪本世纪初以来,西方政治学在社会需要和科学进步的推动下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社会科学中引人瞩目的一门综合性学科。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文艺复兴时期形成发展而来的具有浓郁哲学思辨色彩和强烈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  相似文献   
8.
人文话题在中西方具有不同的出场语境和内涵。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人文反思具有不同的视界和立场。必须对人文话题的不同语境和内涵进行比较、分辨和梳理。对转型时期的人文反思和关切当有其深刻的文化历史内涵和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思想道德建设关键不在于我们提出高尚的道德原则和如何强调道德的重要性,而在于必须对道德的现实与道德建设的方式进行深刻的检视与反思,并把道德建设与制度安排结合起来寻找一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切实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形态学诠释与建构是从哲学上塑造当代中国"思想自我"的理性自觉.实践理论形态和学术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两种基本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当代形态的建构应着眼于"中国化"的方向、理论体系建构和哲学把握时代的"问题意识".当代中国现代性问题和人的生存发展境遇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当代形态建构的富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问题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