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世界政治   2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3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立足于巴西、阿根廷、智利、乌拉圭的经验,试图证明威权政体的类型是决定民主巩固和民主质量方面差异的关键性因素。威权政体的类型可以从三个方面透视,即组织化程度、核心利益方团结的程度、对公民社会中的民主势力进行分化和压制的程度。威权政体的类型直接决定了新旧政治势力围绕民主体制的建立、运转进行博弈的状态,我们可以将新旧势力围绕民主体制进行的博弈状态称为政治社会,而民主的巩固和民主质量只不过是政治社会的反映。在实现了民主转型之后,不同的威权政体之所以在民主巩固和民主质量方面出现差异,关键在于这些新兴民主国家有着不同类型的初始威权政体,从而构造了不同类型的政治社会。  相似文献   
2.
汪仕凯 《探索》2020,(2):107-118,F0002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年代创造的"传家宝",在保障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上一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关键的政治资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将群众路线贯穿于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中。但由于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已经形成了"新群众",在长期实践过程中群众路线形成的传统贯彻方式方法和其地位与作用的传统认识可能不完全适应"新群众"的要求。"老传统"与"新群众"之间的距离说明,群众路线的传统地位、作用与贯彻方式同它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中被赋予的重要地位和应当发挥的关键作用可能不相称,还不能完全满足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需要,所以弥合"老传统"与"新群众"之间的距离,可以成为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政治主题。根据"新群众"的新需求,需要实现群众路线的创新,即将作为党的根本政治路线、根本组织路线、根本工作路线的群众路线上升为一种重要政治制度,这是弥合"老传统"与"新群众"之间距离的必由之路。同时,群众路线在党治国理政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和发挥的关键作用说明它是中国政治体制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分析围绕着群众路线进行的政治过程,能够从中发现中国政治的原理。  相似文献   
3.
现代国家仍然是政治学的核心概念,在对政治学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两种知识传统中,都没有将现代国家的政治基础这一问题解释到位。现代国家以直接统治为核心特征,它只有在社会中形成了独特的政治基础,才能巩固下去和发展成熟。国家——社会分析框架彰显了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冲突和对抗性质,同时遮蔽了现代国家建设历史经验中的重要方面,这就是现代国家通过塑造社会之中的一部分进而构建了自身的支持基础,它就是政治社会。政治社会是现代国家为了实现直接统治而在社会之中构造出来的支持自身的政治基础,它伴随着现代国家建设进程而出现,集中体现了现代国家的意图,因此政治社会从社会内部将国家与社会连接在了一起,也形成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相互支持关系。  相似文献   
4.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构成要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领导的治国理政将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基本目标。实现共同富裕不仅需要经济发展提供丰厚的物质基础,而且需要公共政策更多地贯彻公平正义的原则,这就意味着必须围绕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有效解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共同富裕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集中概括,而全面深化改革也以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政治内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改革方式,因此必须将实现共同富裕的政治基础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范畴。走向共同富裕要求以全面深化改革来增强中国政治体制的能力,只有强大的政治体制能力才能将广大民众凝聚成为一个整体,进而为中国在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关键支撑。  相似文献   
5.
民主发生理论通过对主流民主化理论的问题意识的修正,致力于解释在非民主的政治环境中,民主的条件是怎样组合在一起并且相互作用的,从而使得民主政治能够在非民主政治解体之后破茧而出。在民主何以发生的问题意识引导之下,笔者通过阅读和分析经典文献,依据理论视角的不同归纳出民主发生理论的比较政治学、历史社会学和政治经济学三种解释模式。比较政治学的解释模式诉诸经济发展、公民社会、政治文化之间的耦合关系来建构民主的发生机制;历史社会学的解释模式则从资本主义所造就的阶级力量之间的均势来解释民主政治的发生;而政治经济学的解释模式则从经济不平等、资本类型、政治资源分布之间的制约关系中的阶级之间的结盟与敌对关系解释民主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中国国家治理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在于具有强大的政治能力,也就是政治体制的能力。政治能力是共产党在领导社会革命的过程中逐渐生长出来的,在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之后同政治体制融合在一起,并且通过政治体制的运转发挥出来。强大的政治能力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独特优势。政治能力通过构建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相互支持关系,从而为国家治理的持续改善提供坚实的基础。中国国家治理在新时代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只有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式发展和完善人民民主体制,从而重新塑造出同新时代相契合的强大政治能力,才能够将中国国家治理提升到更高的水平。国家治理的巨大成就为中国崛起奠定了基础,中国作为新兴世界大国而崛起意味着中国参与的国际竞争迈入了政治体制竞争的新阶段。因此,中国所面对的国际竞争将更为激烈,只有强大的政治能力才能支持中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强大的政治能力在国家治理改善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中国国家治理提供给世界最重要的政治经验。  相似文献   
7.
如果从现代国家的层面透视选举制度,不难发现选举制度在中国国家体制中占据的位置和发挥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有别于自由民主体制。共产党从革命党转变成为执政党意味着中国选举制度的发展空间已经开启,当然中国选举制度的发展前景不但受制于中国社会与政治形势的总体发展,而且取决于中国选举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能否妥善处理绩效合法性与法理合法性之间的关系、有效控制选举制度的政治风险、构建支持法理型合法性的意识形态霸权、平衡执政精英与普罗大众的核心利益。由此可见,中国选举制度的发展不可能是一项轻易的工作,而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政治规则的创新将是中国选举制度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贫穷真的是民主的敌人吗?笔者以此问题意识为引导来重新理解经济因素同民主的关系。本文认为贫穷确实存在反对民主的可能性,但是贫穷并不必然是民主的敌人,只有当贫穷造成的经济不平等超过一定水平时,贫穷才会妨害民主。经济不平等的阶层依据民主体制下的再分配政策对自身利益的影响来决定自身的政治态度和行动策略,只有当经济不平等的程度促使中产阶层和贫穷阶层结盟从而形成温和的再分配政策的时候,民主才能作为反映阶层利益均衡的政治体制而出现。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政治中的人民不同于西方国家中的人民,它是在中国共产党与广大群众结合在一起的基础上形成的整体性质的政治实体。中国共产党和广大群众是人民的基本要素,人民是群众的伟大力量得到展现的基础上,由中国共产党借助系统化的政治过程塑造出来的。将广大群众塑造成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使命和中国近现代必须解决的历史任务。人民是根据时代变化而演化得富于活力的政治实体,人民的演化既体现为构成人民的社会力量的调整,又体现为人民内部的支撑结构由单一结构发展为多重结构进而重叠成为复合体。人民是决定当代中国政治的根本力量,中国政治学必须将人民带回研究议程的中心,构建人民政治研究范式。人民政治围绕着人民与政治之间关系的重构已经形成多个解释政治的维度,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其中的根本。  相似文献   
10.
<正>“历史政治学”是在中国政治学家寻求创建本土化政治学的背景下,作为一种立足中国历史重新理解中国国家和政治的研究路径而提出来的,基本主旨就是要从中国历史中提炼问题意识、寻找解释要素,并以此为基础发展本土化的政治学理论,进而解释当代中国国家和政治的正当性。对于历史政治学来说,当代中国国家的形成史极为重要。所谓当代中国国家的形成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以社会革命的方式创建人民共和国的历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