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建设的任务日益凸现出其重要性和迫切性。今天,深人研究邓小平理论中关于新时期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对于全面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完整性、科学性,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邓小平理论是新时期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文化建设,作为社会发展的全面和完整性的内在要求,在经济建设的展开过程中已显示出它作为目的和方向的重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标志。文化,就其广泛的意义而言,几乎与社会生活同义。要从复杂的文化形态及其…  相似文献   
2.
潘于旭  朱敏忠 《新视野》2006,1(1):47-49
文章深入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过程中的“三个转向”,认为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所在,有利于回到马克思所说的历史科学的认识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3.
潘于旭 《新视野》2001,3(3):15-16
“共同富裕”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场合,邓小平都反复阐述了他的共同富裕思想。总结邓小平关于共同富裕思想的论述可以发现,它包含了一系列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内容: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贫穷;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关于共同富裕的一系列论述,对于我们今天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社会主义的目标和基本原则 对社会主义目标和原则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德里达的《马克思的幽灵》是专门针对西方"意识形态的终结",用解构主义方法提出马克思思想的继承问题的著作。德里达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现实指出,马克思主义没有、也不可能终结,但不会采用教条化的方式对待马克思主义。他从解构主义的方法论出发,构建了可能会存在多样性的对马克思精神的理解,这对于今天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发生新变化的时代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德里达的异质性解读方法中指出德里达并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其目的则是借用马克思的精神为解构主义合法性寻求更为广阔的理论实验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