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政治理论   1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看到一份资料,有一个单位的厂长,制定了一个开除工人的条例,规定迟到五次以上者开除,旷工两次者开除,造成责任事故损失一百元者开除,不服从指挥者开除等等。一次就开除了十几个工人。用这位厂长的话说:“不信治不了,我摔你的饭晚,看你还敢!”结果,工人们四下活动,不愿在这位厂长手下干活。有的工人说:“在他手下,迟早都得把饭碗砸了,还不如早点想办法调走。”于是厂里连续调走了几个人。这时厂长发了愁,人都走了,谁来干活?  相似文献   
2.
做人的工作当然要关心人。一种是从思想上关心,一种是从生活上关心。有人把前一种关心叫做“拍肩膀”,把后一种关心叫做“拍胸脯”。“拍肩膀”是借用西方新闻界的一个用语。七十年代以来,一些西方新闻学著作中使用“拍肩膀新闻”这个词,形象地说明了记者和读者的关系,指出记者要成为读者的亲密朋友,使读者觉得记者是在同他谈心。借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也就是要求政工干部成为职工的知心朋友,让职工对政工干部有亲切感。至于“拍胸脯”,是借用的另一种形象,意指某些干部对解决问题采取“打保票”式的态度。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种情形,某干部把胸脯一拍,说句“放心吧,我包了”之类的话,然后皆大欢喜。  相似文献   
3.
作思想政治工作,最后的效果应该是作“通”而不止于“作过”。有些同志做思想政治工作往往满足于“作过”,而忽略“作通”。其实,“作过”与“作通”还有相当一段距离。“作过”并不表示已“作通”,只有“作通”了,才能解决实际问题。一个“作通”,要用无数个“作过”才能换得。常听到一些政工干部叹息说:“某某的工作我们已作过  相似文献   
4.
“穷官”赞     
翻遍中国史书,大凡清官,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即“俸禄以外都是赃”。靠俸禄吃饭,靠俸禄养家糊口,俸禄以外的一分一文一概不收。倒不是他们没那种机会,而是他们认为“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相似文献   
5.
前段时间,某单他抽出一些“能人”,到外地经商,倒卖紧俏商品,赚了几十万元,职工从中也得到不少“实惠”。后来,查处新的不正之风,报上披露了达件事,群众纷纷议论说:“这回咱厂的名声算完了。”厂长却在群众大会上“鼓励”大家:“我们要学会算帐,要算经济帐’,不要算‘政治帐’。”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科学史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法国医学家卡雷尔在美国获诺贝尔奖金后回欧洲讲学,被那里的人们深情挽留,里昂大学还专为他兴建了一座研究所。卡雷尔真有点不愿意离开故乡了,打算在这里长久生活下去。正在这时,他收到了美国同事但津博士的一份电报,上面只有二十个字:“几颗心还活跃地在玻璃瓶子里等候着你的归来。”收到电报后,卡雷尔立即  相似文献   
7.
如何做好人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人的思想转变,我们通常所用的有两种办法,即“身教”和“言教”。这当然是行之有效的。不过,人的思想比较复杂,仅靠教育者的“身教”、“言教”恐怕不能全部解决问题,还应当深入研究人的心理,多辟几条“教”径。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潘菽同志在教育实践中,提出了“物教”的概念,所谓“物”,就是指环境和风气。他认为,“环境是有很大教育作用的,真正懂得教育的人无不注意环  相似文献   
8.
报上登过这样一件事:公共汽车上两名女乘客先后发觉自己的钱包被掏了,顿时车上议论纷纷。这时售票员说话了:“大伙儿挣点钱也不容易,积点德把钱包扔出来吧!”说罢随手关了灯。片刻,灯复明,售票员说:“请大家都往地上找找。”什么也没有。售票员见状,又“叭”的把灯关了:“再给您一次机会!要为这判两年就太不值了!”灯再亮时,一位失主在自己脚下找到了钱包。当灯第三次打开时,另一只钱包也找到了。(见《北京法制报》)售票员两次喊话是在反复做小偷的思想工作,三次关灯是给小偷三次暗改的机会。为什么不开着灯让小偷把钱包交出来呢?看来这位售票员是懂得一点儿心理学的。他知道那样做小偷不可能承认自己是窃者,更不可能把钱包交出来。正是因为有晓  相似文献   
9.
提起聊天,人们往往把它和“闲”连在一起,赋予随意,认为无事干的人才聊天,闲得难受的人才耍贫嘴,这种看法未免失之偏颇。聊天,是人们在闲暇时间,在一种轻松愉快自由且无所顾忌的环境中交谈,尽管大多是在闲时间聊,但所聊的内容并非都是闲话。尽管难免有鲁迅先生指出的那种“谈求雨,谈  相似文献   
10.
某厂有几名工人因调资问题闹了起来,做思想工作的同志却置之不理。理由是,我们没权给这些人加工资,手中没“实惠”,说什么也不顶用。我以为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