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2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44篇
政治理论   2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大爷"     
部分北京人有一个不大雅的称号:北京大爷. "大爷"本来是晚辈对长辈的尊称;但是,如果长者称年轻人为"大爷",那就分明露出贬意了.部分北京人之所以被呼为"大爷",显然属于后一类.有人将这种"大爷"气息总结为"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我以为相当准确.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北京人都有"大爷"味儿.北京人关心政治,憎恨腐败等等,都表现得很好;但是,相当一批老北京人那种大事干不来,小事(特别是脏活、累活等被认为影响身份的活)不愿干,看不起外地人甚至欺侮外地人等等毛病,却是不时可以让人遭遇到的.就像民谣中说的"上海人什么衣服都敢穿,广州人什么钱都敢赚,北京人什么话都敢说"那样,某种习气成了一个众所周知的特点,肯定有形成这一特点的深厚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2.
“浪子”并不是一个好名目。宋徽宗众帮闲中有一位李邦彦,原是打银匠的儿子,“生长闾阎,习猥鄙事,应对便捷,善讴谑,能蹴鞠,每缀街市俚言为词曲,人争传之,自号李浪子”,于是当了大官,人称浪子宰相。此人此事入了《续资治通鉴》。《三朝北盟会编》介绍了另一位浪子:“韩之纯轻薄不顾士行之人也,平日以浪子自名,喜嬉游娼家,好为淫媒之语。又刺淫戏于身肤,酒酣则示人,人为之羞而不自羞也”。浪子燕青之所以为“浪子”,本来应当与这种人同为一类;但是,可敬之处却恰好在于他同中有异。同者,也刺了一身花绣,使得  相似文献   
3.
上个世纪的中间一截 ,中国知识分子或多或少都有过一段远非光辉的缺钙纪录。简单概括一句就是跟风 ,文一点叫曲学阿世。让你检讨恐美崇美就赶紧探挖苦挖 ;让你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就立马写文章表态 ;然后是揪“胡风反革命集团” ;然后是抓“右派” ;然后……一直到“文革”。躲得了初一逃不过十五 ,批来批去终于批到了自己。好容易总算挤到批人那一边了 ,转眼又仍然站错队成了批的对象 ,整一个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当中洋相百出 ,三天六夜也说不完。从古时的“士” ,到当代的知识分子 ,其丢人现眼 ,数这一段达到了顶峰。当然 ,这当中有…  相似文献   
4.
七日谈 去年年头见岳麓书社准备整理印行周作人著作的广告,心头为之一快。我喜欢读杂书。周作人的文字,自有一种韵味。解放后曾在旧书店搜集过一些,搬了几次家,加上“文革”,也就散失得差不多了。这几年曾经向一些出版家建议过翻印,那目的,无非是首先自己想读读,同时觉得也可以介绍给其他读者也读读。可是,反应并不积极。那理由,有经济的,  相似文献   
5.
80年代曾一度有过关于"娘打儿子"的是是非非的讨论,起源是有人以"娘打儿子"来教训历次政治运动中被"打"的"分子"们"正确对待"自己的遭遇,消除委屈情绪.其实,不少"儿子"根本就不认为打他们的是什么"娘"--血统上不用说了,打人者的心态和手段也与真正的娘大相径庭.打人者实际上是用封建礼教来粉饰"左"的一套.  相似文献   
6.
牧惠 《北京观察》1999,(10):51-52
《儒林外史》的那位范进,以他的书呆子气深入人心。其中一点是,他的八股考卷,被恩师赞叹为“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可是,他却连苏轼那样有名的大诗人也不知道。人们于是认为,让这样浅薄的人当官,实是对八股取上的一大讽刺。此说不能说毫无根据,但是,范进不会像也许识苏轼的王惠那样,一上任就朝着“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目标冲刺,说不定还能老老实实为老百姓干几件实事。果如此,不识苏轼、不辨刘基委实算不得什么大毛病。考究历史,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是一个进步。汉时用孝廉  相似文献   
7.
一位50年代共一个支部在党校学习政治经济学的老同学,建议我这个曾经教过政治经济学又常写杂文的人关心一下报纸上讨论的“知本家”问题。于是我把随手可以找到的几份剪报测览一番,也来讲一些可能是十分外行的话。 马克思《资本论》在分析资产阶级与剩余价值这些概念的时候,为了讨论问题方便,总是以把它们“虚拟”成一个纯而又纯的东西为前提的。于是,资本家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似乎全靠的是资本。其实,资本家除了拥有资本之外,他本人还得拥有一定的知识:例如在什么地方开办什么工厂、使用和如何使用什么人才等之类。光有资本和…  相似文献   
8.
虽然曾经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挨过饿,曾经为被扒手窃去二十斤粮票而大伤脑筋,曾经在路过广东新会华侨大厦时创下四个人一餐午饭吃掉两脸盒饭(那里优待我们这些从省里来的客人,每人收半斤粮票管够)的纪录,我对南京竞然使用过一钱粮票这件事仍然非常惊奇:一钱,相当于多少粒米呢?还得使用粮票?报上的白纸黑字加上粉红色的粮票证明确有其事。无意中收藏下这张粮票的程伟国在文章中说,1963年他在南京中山路的太平村食品店购买糕点后,营业员给他找回两张壹钱的粮票。见到这么小面值的粮票,他感到非常新奇,于是保留了一张,另…  相似文献   
9.
谁养活谁     
牧惠 《北京观察》1999,(2):56-57
我住一次会议上对畅销书说了几句不敬的话,马上遭到一位畅销书作家的驳斥。我诚恳地接受批评,纠正自己这种不全面的说法。畅销书最少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迎合某些人的低级趣味因而畅销的,一类却是反映了人们的心声,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而洛阳纸贵的。有人告诉我,《思痛录》出版后,人们奔走相告,有的人一买就是一二十本,分别寄送亲友。出版社再版、三版、四版,仍有人写信或打电话来诉说买不着的苦恼,使我十分感动。在这类畅销书作者中,有一位戴煌。一年左右时间,他先后出版了《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九死一生》和《直面人生》。光是第一本书,头一次印刷就达十五万册,可见一斑。前两本书我收到后都拜读了,如今正在读他顺道送来的第三本——《直面人生》。  相似文献   
10.
牧惠 《瞭望》1992,(34)
《水》学中有“两种《水浒》、两个宋江”说,称七十一回本《水浒》的宋江是“打着红旗的造反英雄”,而百回(或百二十回)本《水浒》的宋江则是“叛徒、特务、战犯‘三合一’的奇丑”。金圣叹砍掉后几十回竟化腐朽为神奇至此,可谓点铁成金之魔术师。此论之伟大,自不待言。本歪批望尘莫及,只配拾其余唾,创“一本《水浒》、两个宋江”说。老牧以为,七十一回本也好,百回本也好,百二十回本也好,虽小异实大同,都写的一身而二任焉的宋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