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设计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势的根本前提.其中,国家宏观调控是重要的体制保障,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根本的制度保障.实践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不会自动发挥出来,只有在实践中探索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合理途径与机制,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矛盾,才能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设计转化为现实优势.  相似文献   
2.
经济市场化是通过提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渐进过程。不同社会制度间的差异,决定了经济市场化的不同发展方向。近代以来,中国国内革命力量、改革力量的对比状况以及由此形成的特殊历史进程,是经济市场化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的历史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为经济市场化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环境,也保证了经济市场化在实现共同富裕方面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面对国际国内新形势,社会主义国家掀起了一股改革浪潮。然而,改革的旗帜下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一方面,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改革发展为"易帜"。而中国、越南、老挝、古巴、朝鲜的改革开放则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大突破,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成功经验与启示。总结这些经验与启示对于推动社会主义继续向前稳步、快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产关系变革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产关系变革,相关重要论述内涵丰富,体现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科学方法,阐释了生产关系变革的时态规律和自觉性,反对脱离生产关系的绝对化的生产力标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强调所有制与分配机制的制度保障作用。体现了以现代化经济体系为统领的目标设计,以现代化经济体系统领生产关系变革,构建现代生产关系,发展现代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对”文化大革命”的深刻反思、总结教训,促使中国坚定不移地走上了改革开放道路。邓小平在南方视察中,虽未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但他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考,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起到了政治与思想两方面的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