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8篇
综合类   6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延华 《政策》2003,(10):36-36
长期在乡镇工作的同志,都会遇到这样几类村组干部:一类是被群众称为"两头尖"的干部,一方面他们干起事来确实有一定的领导才能和工作能力,为群众办了一些摸得着看得见的实事好事,村组工作离开了他们还真有些难,另一方面对照干部标准看,他们身上又或多或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不能忽视社会心理的疏导与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不仅要解决各种紧迫的现实问题,还必须注重社会心理的研究。由于我国经济转型而带来的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以及社会利益分化的加剧,导致了人们社会心理的严重失衡,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心理问题。对此,文章分析了社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疏导与重塑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王延华 《理论月刊》2012,(11):45-48
探讨显意识与潜意识的关系逻辑问题,也就是探讨人们的认识思维如何深化的问题。显意识向潜意识之沉淀,潜意识向显意识之跃迁,构成了人类意识思维演进中的"潜"与"显"的双向动态推移。并经此由此及彼又由彼及此的双向推移,催生了显意识的指示性认知与潜意识自组织化认知的同步共振效应,而这也似是灵感、顿悟、直觉等潜意识形式迸发的直接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实事求是地面对时代变革,根据时代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总体安排,在回应时代提出的各种现实问题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积累的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宝贵经验。只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准确研判时局变化、紧跟世界潮流、引领时代发展,才能尽显其时代性风采。尽管在不同阶段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认识角度多有不同,但是"回应重大时代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以来形成的基本共识。习近平关于如何使经典马克思主义彰显价值和魅力、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使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充满生机活力等论述,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相似文献   
5.
激励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它通过引动人的需要而使人在一种主动的、自觉自愿的动机作用下工作,使工作效率得到极大提高。激励引发的动机,其动力是持久的、有增的,其情绪体验是肯定的、愉快的,对于实现组织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作为激励的动力基础的需要和动机的概念,分析了激励与动机的关系,对激励这一管理手段从心理学角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在那个特殊的历史关头,它坚定了人民对社会主义的信心。社会主义本质论,指明了社会主义实践前进的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破除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思想禁锢。这一系列社会主义的新观点和新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被引入中国并得以普及、宣传与阐释的过程,是一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以李大钊、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从而形成了一系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并开辟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路径。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发展历程加以历史性梳理,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课题——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加以审视,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创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加快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进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正进行着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 ,它是一场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本点 ,以经济生活科学化 ,政治生活民主化 ,文化生活文明化为总体价值目标的一场革命 ,这场革命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与此同时 ,青年的择业就业观也由过去的“一元化”向“多元化”的格局发展。本文对 4 0 0多位青年的择业就业观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一、朱光在齐市的战斗生涯朱光,1906年则月出失于广西博白县松山村一个破落官僚地主家庭,原名来光深,曾用名未受生、朱愈之。他早年参加革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他漫长的革命生涯中,经受了种种严峻的考验,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忠诚的无产阶级战士和才华横溢的诗人。为真理,他“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为人民,他‘个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1927年,他做为共青团广州市委委员组织带领团员及进步学生参加震惊中外的广州起义,冲锋陷阵;做党的地下工作多次被捕,坚贞不屈。1932年,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秘书长…  相似文献   
10.
王延华 《前沿》2012,(9):45-48
近现代以降的政治学研究往往带有着某种意识形态的企图,但欧克肖特却反其道而行之,主张超越意识形态的规范和局限,而追诉于一种中道的"平衡性"路径。这种"平衡性"诉求在欧克肖特的政治体系中有诸多体现,本文通过对他的一些"中庸"理念抉择解析,以窥欧氏思想之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