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5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青海馆的整体设计围绕“中华水塔三江源”这个主题展开。展馆约有三分之二的面积是开放式的。这样的布局意味着作为后发展地区的青海拥有广阔的未来发展空间和面对世界的开放心态。用水纹玻璃模拟的三大江河。向着进馆的人流潺潺流淌,它们的源头都指向前方的雪山冰川。对于熟悉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从未关心过源头何处的中外观众来说.“源出青海”将是青海为世界目光传达的一个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2.
从诗经开始.中国的传统诗歌逐渐发展成为文学的重要内容。青海高原远离华夏文化中心.传统诗歌竟然也能在这里得到继承和繁衍,足以说明传统的强大。  相似文献   
3.
源头眺望:细小与伟大在今天。了解和认识三大江河的源头.对青海以外的广阔世界具有极大的紧迫性和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说起刚察,但凡留意过青海地名的人都会纳闷:青海怎么有那么多地方都叫刚察?除了海北藏族自治州的刚察县。贵德、贵南、同德、循化、同仁等地都有刚察。果洛也有刚察。大一些的村落,按所处的地理位置分成两块.叫“上刚察”、“下刚察”。  相似文献   
5.
考验     
一个人在青少年时代经受的考验,对于人格的最终成型究竟会有什么样的影响,这是个很难说清的问题。谁都知道,同样有过被命运“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经历的人,既长,或为精金美玉,或为贪馋老饕,品相各异,自成一格。要阐明其中复杂的变异规律,谈何容易。我只能根据自己的体察,小心地和保守地说,如果你最终没有变坏,那么当你回首走过的路,会很容易找到与你的灵魂有着本质联系的那个遥远的脚印。但如果你变坏了,你肯定会迷失在回溯自己纯洁本性的路上。  相似文献   
6.
青海文化正处在一个被重新认识的时期。提起这个话题,人们自然会想到昆仑山,西王母,吐谷浑,马家窑,大禹治水,唐蕃古道,刺绣,唐卡等等,犹如家珍在手。  相似文献   
7.
有时会忽然想起两个人:汪曾祺和朱仲录。其实这两个人不能相提并论:我与这两个人也素无瓜葛。但还是会常常想起。江曾祺去世已经十几年。我经常想,中国文坛上一个惊叹号没有了。惊叹号的消失前没有引起太多的惊叹,这值得惊叹。  相似文献   
8.
仿佛是在麦浪的低语中和麦香的熏染中读完了长篇通讯《一个人的一生和一粒麦子》。怀着深深的感动,认识了像麦子一样朴实的孔爱群,感动于像麦子一样珍贵的他的精神价值。想到已经白纸黑字介绍给社会的孔爱群,想到许许多多不为人所知的孔爱群,一个问题忽然跃上心头:报纸对孔爱群这样的人的报道,并不百分之百地带有必然性,就是说,见报的几率终究是有限的;其次,报纸宣传的能量是有限  相似文献   
9.
城市精神表达着区域性的文化心理特征和价值指向。表现了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有气质。也是一个城市保持发展活力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0.
记者的眼睛习惯于盯着新闻事实,却容易忽略隐藏在新闻后面的内心冲突和人性冲突。因此新闻对生活的表现一般来说较之文学作品虽然更真实,但也更表层。在社会变迁过程中,饱含着生命个体复杂感受的生活在记者笔下常常被忽视。当我们试图从已成为历史的新闻报道中窥探人性真相时,所看到的人其实多是为新闻事件做证的人,很难看到有灵魂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