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5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引咎辞职内含丰富的文化意蕴,思考引咎辞职问题,可以从文化角度切入.引咎辞职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政治制度文化与政治思想文化背景,它内含的文化精神是政府权责统一的行政文化、官员知耻尚荣的道德文化和尊重民意的公民文化.进一步完善引咎辞职,在政治文化上,要推进政治公开与舆论监督;在道德文化上,要提高官员的责任政治意识;在社会文化上,要破除官本位的落后思想.  相似文献   
2.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这一指示,把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辩证统一起来,揭示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相互关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加强新形势下共产党人世界观建设的基本方法●王能昌加强新形势下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建设,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规律,也是加强共产党人世界观建设的客观要求。当前,加强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建设,必须着力抓好四个统一。1.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加强新形势下...  相似文献   
4.
纵观我国近些年来引咎辞职的案例,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特征:各个引咎辞职者都是因为没有履行好自己的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等而辞去公职来做出交代.责任是义务的范畴,所以探讨引咎辞职的问题应该从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中来寻找.当代社会对政府人权利和义务分配的失衡是当前我国引咎辞职发展不完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人民通过政治社团监督政府是毛泽东人民监督思想的必然产物和重要实现途径之一。但是,我国政治社团存在的认识、环境、组织、法律、实践等层面上的问题,使其难以实施有效监督。必须从提高思想认识、提供外部保证、优化组织基础、加强立法、改革政治社团等方面入手,加强和改善我国政治社团对政府的监督。  相似文献   
6.
孔子"和而不同"的主张是在继承和发展史伯、晏婴"和同之辩"基础上提出的新命题."和而不同"充满着朴素的辩证因素,并上升到人生哲理的高度,显示出深刻的理论意义.时至今天,"和而不同"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推动21世纪人类和平与发展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试论维护中央权威与高度中央集权的本质区别李芳凡,胡传明,王能昌,廖晓明随着社会王义市场经济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加强中央宏观调控能力,维护和加强中央权威,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革场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已成为现实的重要问题。然而,有人担心加强中央...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行政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其机制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 ,我国的行政道德建设在取得了丰硕成就的同时 ,也存在着行政道德作用失效、行政道德主体地位失落、行政道德行为失范、行政道德教育失误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行政不廉、行政不公、行政不实、行政不俭、行政低效的腐败现象。要推进我国的行政道德建设 ,关键是建立并健全它的考核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约束机制、监督机制等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9.
为人民服务从政治宗旨发展为道德核心 ,其基本含义是“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这一新型道德实现了政治与道德、先进性与广泛性、现实与理想、义与利的高度统一。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道德建设 ,必须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相一致 ,与多元化利益主体格局相适应 ,与党的方针政策相协调 ,正确处理诸多关系。  相似文献   
10.
张华  王能昌 《求实》2004,(1):57-58
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过程中 ,群众监督形态发生了由被动型到主动型、激情型到理性型、工具型到价值型的演变。为推动群众监督制度化建设 ,必须不断拓宽群众监督渠道 ,完善群众监督体制。实现群众监督现代化 ,对维护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