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坚守共产党人精神“钙”的重要性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高理想。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党的主要创始人李大钊面对绞刑架,发出了“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的豪迈誓言。  相似文献   
2.
3.
多年来,我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一些领导干部身上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如一些干部不善于学习进取、思想僵化、工作浮夸、群众观念淡薄、以权谋私、与民争利等。这些问题的消极影响和后果不可低估,如果我们不警惕、不抓紧治理,良好的党群干部关系就难以巩固和发展,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就难以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就难以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执政同样有其规律可循。研究共产党的执政规律是一个崭新的时代课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掌权执政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根本要求,遵循执政规律,坚持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取得圆满成功,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5.
党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社会和谐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本文提出全面推进党内和谐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即必须深入把握党内和谐的内涵,深刻理解党内和谐的意义,认真分析党内不和谐的原因,勇于探索实现党内和谐的有效途径,全面推进党内和谐建设。  相似文献   
6.
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这一理论的提出,既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又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就是要推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不和谐的因素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黄蓝战略”的提出为东营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了重大机遇,但是,社会矛盾的复杂多变正严重制约其进一步发展。当前,东营社会矛盾主要表现为矛盾主体、内容、形式和地域的多元化,究其原因就在于群众需求超越现实购买力、矛盾表达渠道不畅、收入分配机制失灵等,解决的途径就是通过发展经济、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完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政府部门运行机制和社会利益表达机制建立起多元化化解社会矛盾机制。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建设显得尤为迫切。当前,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在思想理论建设、学风建设、制度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及各级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就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铭霞 《理论学刊》2001,1(2):40-42
人与自然关系的表现形式及其现实发展为 :人与自然的原始的内在和谐统一→人与自然的外在的冲突对立→更高层次上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