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8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农业产业化与农业产业组织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必然要求传统的农业产业组织向现代的农业产业组织的转变。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产业的组织形式 ,本质上是对传统的农业产业组织的创新。农业产业化通过对农业的产业链的拉长和一体化经营 ,促进了农业产业内部的分工和专业化 ,实现了农业产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人类社会各种历史形态中存在的两对基本矛盾。长期以来,我们对这两对基本矛盾的研究,往往局限于第一性与第二性、决定作用和反作用这样一些议论上,对它们之间的联系探讨不多。譬如生产力究竟是怎样决定生产关系的?上层建筑又是怎样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都有待于深入研究。现就这两对社会基本矛  相似文献   
3.
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是中国共产党的崇高历史使命。江泽民同志之所以把“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忠实代表作为“三个代表”的首位提出来 ,是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思想意义的。在隆重纪念我党诞辰 80周年之际 ,认真研究党如何才能始终成为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忠实代表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的基础。要探索商品经济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就必须研究社会分工。研究社会分工有三条思想线索。一、劳动分工和劳动者分工。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的一切社会分工都包含两方面基本内容;一方面是劳动客体的分工,另一方面是劳动主体的分工。所谓劳动客体的分工,就是劳动本身的分化和独立化,如社会劳动划分为不同的门类,在不同的劳动门类内又可以分化出不同的部门和行业。所谓劳动主体分工,就是劳动者在各个不同的劳动门类、部门、行业、生产单位间的固定分配。劳动分工和劳动者分工是包含在同一种社会现象中的两个方面,但它们受不同规律的支配。决定劳动分工的是标志生产力水平的一个方面,即生产工具的性质;决定劳动  相似文献   
5.
最近拜读了青岛社科院刘志扬同志的《美国农业新经济》一书,我深切感受到,这部专著为我们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全方位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积极有效地参与国际竞争,打开了广阔的视野和思路,提供了深刻的启迪与借鉴。应该说,这是一部适应和服务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优秀专著。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美国的科学技术加快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大量涌现,知识的爆炸性扩散和激励机制的有效运行,进一步激活了美国人的创造思维和创新活动,美国的经济迈进了知识经济的大门。这一时期的美国农业经济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最突出的是: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能…  相似文献   
6.
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迄今为止,我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外部导入型,一种是内部生发型,也可以简称为外导型与内生型.  相似文献   
7.
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9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农业市场化的发展,农村中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开始得到发育,并在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认真探讨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动因和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育的必然性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8.
南部山区科学发展问题是关系济南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在对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深层原因进行分析,并借鉴国内其他城市在处理生态涵养区的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方面的主要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省会南部生态经济区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科学定位、基本原则,以及积极推动省会南部生态经济区科学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农业部门长期为工业和城市积累资金做贡献,本身缺乏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动员和筹集了大量资金投向工业部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农业的发展。90年代以来,虽然中国从总体上来看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部门已经具备了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但由于传统体制的惯性作用,农业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转换与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期以来,我国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面存在着"政府缺位"和"政府失灵"的现象,造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严重短缺。这说明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着制度性的缺陷。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从过去的城市偏好转换到城市和农村并重,而且实现供给重点由城市向农村倾斜。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创新的目标是尽快构筑公共财政框架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新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