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综合类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基于“中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的6个领域18个指标,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会议座谈和实地调研,初步分析了成都市农村尤其是发展相对缓慢地区在全面小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并从全域成都的角度提出了成都市农村发展相对缓慢地区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成都争创大熊猫国家公园,有利于保护利用具有世界影响力和唯一性的大熊猫资源,有利于做优成都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和国际购物天堂的载体,有利于做强成都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抓手。针对当前成都争创工作的四大差距,建议进一步挖掘自身优势、做好顶层设计、争取上级支持,加快争创具有整体性、标志性、冲击力的世界级大熊猫国家公园。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成都在贯彻十八大精神的过程中,鲜明强调抓"四化同步"的核心是抓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在新形势下,本文通过理论研究论述了以下观点。"两化"良性互动,就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城乡结构、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动态调整、有序升级和成功转变;就是时间上的同步演进、空间上的产城一体、布局上的功能分区、产业上的三产融合;就是重大产业发展空间分布与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相协调,在现阶段形成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助推工业化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4.
伴随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转移到城市就业。农业转移人口作为城市产业工人的主体,一直以来是中国人口红利的重要贡献因素。2004年,中国出现刘易斯拐点,即普通劳动力短缺和工资上涨。2012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首次减少,标志着人口红利的消失。根据目前中国劳动力人口的特点,本文分析了刘易斯转折阶段的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结构问题,认为就业的文化技能结构、产业和行业结构、收入结构、社保结构、区域结构的不合理,影响到农业人口城市转移就业的层次和水平,也影响到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和城乡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对刘易斯转折阶段我国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结构问题进行分类研究的基础上,从改革户籍制度、改革教育制度、加大人力资本投入等方面提出促进就业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建立健全重要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指数平台,可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引导生产要素投向重点产业和优先领域,特别是在经济新常态下有助于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转型。为此,建议成都加快建设价格指数平台,总体思路是"先行整合、分类推进";快速起步阶段,重点抓好指数组织管理、已有指数整合、指数宣传发布和指数分析应用;价格指数平台建立后,稳步增加指数数量,切实提高指数质量,大力加强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