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1942年,中国政府根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组织远征军开赴缅甸,同英美盟军并肩作战,抗击日寇,形成联合作战的局面。但在战役实施过程中,中美英三国在政治目的、军事战略等方面存在分歧,造成盟军在缅甸丧师失地,惨重失败,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进行简要述评。 一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大举南进,以重兵向东南亚各国和西南太平洋发动进攻,相继占领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大部分地区。并将下一步的进攻目标直指缅甸,日军认为:“缅甸做为南方重要地位的北翼据点,不仅具有必须确保的战略地位,而且还具有对中国方面来说切断援蒋公路;对于印度方面来说,促进其脱离英国的重  相似文献   
2.
日本的关东大地震虐杀华工案和"王希天事件"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日本政府曾极力掩盖虐杀中国劳工的真相,严格控制封锁相关的档案资料,致使这一事件的真相迟迟不能大白于天下。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日本国内具有正义感的专家学者,在反思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罪行的同时,开始了对关东大地震前后虐杀王希天及滞日华工个案的研究,先后出版了一些具有史实意义和学术价值的著述,为国内的王希天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助力。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革命走的是一条海外包围内陆的道路,外围根据地对革命派与被革命派来讲都极为重要,南洋新加坡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双方舆论争夺的重点。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是新加坡华文报发展期的开端。这期间,尤其是从1905年到1911年,保皇派(或曰改良派)与革命派在新加坡以华文报为阵地展开了规模空前的政治论战,带来了华文报的滥觞。随着武昌起义的成功,皇权的结束,保皇派与革命派之间的论战也次第平息,蓬勃一时的政论报纸也因此日渐式微。辛亥革命后,与中国革命运动相关联的华文报日渐减少,目前学界有所记载的有三份,分别是《振南日报》、《国民日报》、《民国日报》。但是笔者查阅《新国民日报》,发现在20世纪20年代,新加坡还有一份被学界轻视的华文报——《南铎日报》。本文拟在《新国民日报》视野,围绕双方的一场笔战管窥《南铎日报》。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历史性的剧变。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主要有两点:一是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正式迈入了主权在民的新时代.从这个意义上讲,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二是代表新一轮思想启蒙运动的成功.从推翻帝制,倡导共和,  相似文献   
5.
关于南京国民政府“安内攘外”政策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一八事变引起的民族危难,激起了中华大地上的巨大波澜。对此,究竟是团结一致,以抗日救亡的斗争,争取民族解放;还是“先安内后攘外”才是切合中国实情的救国良方?一直是我国海峡两岸史学界激烈争论的焦点。因此,从历史的事实出发,实事求是地对“安内攘外”政策进行探讨,以期求得公允的评论,还是有益的。无力抵抗与申诉国联九一八事变前夕,国内外政治形势十分复杂。以广州为中心的反蒋派的分裂与对抗;石友三的反蒋及蒋介三次“围剿”红军战争的失败,造成了国民党统治的严重危机。日本则加紧侵略步伐,制造了万宝山、中村事件及朝鲜排华惨案,武装入侵,迫在眉睫。面对如此局势,蒋介石于1931年7月23日提出了“安内攘外”的基本政策。他认为“不先消灭赤匪,  相似文献   
6.
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约50万字的自选集,是郑德荣先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表的学术论文和著作的一部分。这些论文不仅涉及领域多、各成系列,而且有很多论文填补了学术研究的空白和匡正了传统学术观点,受到党史学界专家的高度评价。全书共分5个方面的内容,本文主要就前4个方面的问题加以评述。 一、毛泽东思想研究方面 这方面,作者主要研究了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与规律、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与新民主主义理论三个方面的问题。共收录16篇文章。 (一)关于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者的主…  相似文献   
7.
皖南事变发生后,由于中共采取了"政治攻势、军事守势"的策略,使蒋介石陷入了舆论的强烈谴责之中,在政治上陷入了空前被动的局面;而中国共产党则取得了国共关系的主动权,日益成为坚持团结抗战的决定因素和领导力量。从对事变前后中共中央若干文件的分析与思考,可看出中共在事变前后所实施的正确策略和对形势的充分估计,是实现国共关系主动权转换的直接与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