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4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开辟了意识形态研究的新场域,把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带入到新的话语系统和理论体系中,是具有世界性意义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的典范。研究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规律思想,对于全面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进而对于指导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制度变迁中的创新精神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实力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国综合国力的大小和它在世界上的地位,因而技术的创新力对国家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但是,科技的发展从来都不是自发的,没有代价的;技术的创新也只是狭义的创新;制度变迁和制度的框架决定着技术发展的空间。制度的创新才是广义上的创新,是制度变迁的根本动力,因而也是技术创新的原动力。只有激发整个民族的制度创新精神,才能谈得上技术的创新和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3.
从宏观政治视角考察,中国式民主基本形态包括:中国共产党的主导性、精英民主与大众民主的双重性、中国式民主宪政精神规定与现实运行的非完全契合性以及运行过程自上而下的方向性.而非竞争性多党一极政党制度、民主集中制和群众路线等要素共同作用,塑造了中国式民主基本形态,构建了其形成逻辑.  相似文献   
4.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点,是保持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目标的根本保障。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更应始终将执政有效性作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这不仅是执政能力建设的外在逻辑,更是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在必然。为此,必须高度重视执政有效性,注重执政效能,提高执政效率。  相似文献   
5.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所持是一种利益政治观,其把政治的概念界定为一种利益分配的过程,故政治学就是研究如何实现正义的利益分配,而城邦不过是人类追求利益的产物,并且最好的政体就是能够实现利益分配均衡的政体,进而政体的维护必须基于对利益分配因素的考量,其基本结论是能够适宜各个城邦和公民团体的政体才是最好的政体。  相似文献   
6.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价值诉求不仅内在要求政治体制改革,也反映出我国现行政治体制的主要问题,即权力过分集中。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理解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把握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即规范和制衡公共权力的运行。而发展一种以公众参与和影响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决策等过程为核心价值的参与式民主,为规范和制衡公共权力运行提供了一种异体性力量,可以有效消解政治体制存在与伴生的问题,从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最终使人们共享发展成果,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7.
责任政府是政治发展与政治文明进步的产物,它实质上是统治阶级为了增强统治的合法性而采取的政府形式,它的产生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紧密相连。但是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下的责任政府始终不彻底,只有将其置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环境下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对人民负责的好政府。中国责任政府建设是基于党的执政合法性模式变迁的现实逻辑,责任政府建设能...  相似文献   
8.
公民民主能力是责任政府建设的必要条件,公民民主能力的培养是责任政府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而基层民主实践正是锻炼公民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9.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克敌制胜的法宝。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现实条件下,统一战线也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增强执政合法性以及维护政治社会稳定的有力武器,特别是统一战线化解社会矛盾的作用和优势。  相似文献   
10.
权力是国家存在的基础,是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的需要;同时,权力的扩张性和腐蚀性也容易使权力偏离正常的轨道,从而对公共利益和社会发展带来损害。因而,如何保持权力的正常运行,维护权力的纯洁性就是政治发展中的重要问题。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对“权力过分集中”的内涵做过系统而深刻的论述,他运用唯物主义的方法,全面、深入地揭示了权力过分集中的原因,对中国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提出要对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进行根本性的改革,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今天重温这一思想,对当前继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仍有着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