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984年10月16日至1985年10月19日,时任《经济日报》记者的罗开富,在当时该报总编辑安岗的安排下,徒步重走了长征路,并写下了300多篇饱含深情的感悟文章,汇总为《来自长征路上的报告》一书,轰动一时。当时罗开富同志完全按照安岗总编辑规定的“六个必须”,徒步走完长征路:一是全程每一米都必须是徒步,决不弄虚作假;二是必须与红军主力部队长征时的行程和驻地相一致;三是必须走原路,即使山下或山上有了公路,也要走红军走的山间小路;四是必须每天写一篇文章;五是1935年10月19日中央主力红军到达吴起镇,罗开富必须在50年后的同一天即1985年的10月19日走到;六是在中央主力红军因战事休整的路段里,必须设法徒步采访红二、红四方面军的长征路线并作出报道。在罗开富同志踏访长征路的途中,聂荣臻、杨尚昆、邓颖超等30多位老红军在报上发表谈话,表示支持和赞扬。当他走出草地时,中央军委还给他发来了贺电。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我刊特约请现任全国政协委员、曾任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总经理、经济日报社常务副总编辑罗开富同志专门撰写文章,谈他当年踏访长征路上的真实感受,文章的史料性、思想性强,其中许多故事既鲜为人知,又十分感人。从本期起,本刊将分三期刊发罗开富同志的文章,希望广大读者能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2.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回顾长征的历史,目的是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中的革命精神,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本刊特约了石仲泉、罗开富、褚银、姜廷玉等四位著名专家,围绕长征精神的内涵和意义,阐述各自的真知灼见。现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三、在这条红色道路上,我体会到长征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红军和中央苏区的建立、壮大,是因为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红军离开苏区后的沿途几乎都是白区,人民群众不仅不了解红军和共产党,加上反动派们的恶毒宣传,不少地方的群众  相似文献   
4.
“半条被子”的故事经过习近平总书记的多次讲述,感动亿万人。本文整理者采访了原经济日报社记者、常务副总编辑罗开富,详细生动地还原了当年挖掘这个历史故事的前前后后。  相似文献   
5.
罗开富 《创造》2017,(11):50-51
<正>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逐步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是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突破口。2012年,云县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和全省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之一。2014年,云县全面启动实施以紧密型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为核心的县域医联体建设工作。三年来,作为云县医联体建设的探路先锋和改革龙头,云县人民医院以"龙头起舞强基层、上下联动惠民生"的管理模式,优化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加快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不断提升健康服务能力,闯出了一条让"政府满意、  相似文献   
6.
二、在这条红色道路上,我体会到长征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也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我在年轻的时候,曾随部队在祖国的大西南生活和战斗过,多次参观过遵义会议会址。但当我走上长征路,经历了每天的走路、每天的学习、每天的采访和研究、每天写一篇文章的磨炼后,再见到遵义会议会址,感受和认识就有了升华,这就是:从这里开始,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