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近代以来,中国侨乡农业经历了一个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过程.在这一变迁过程中,华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将田野调查与历史研究结合起来,以全国著名侨乡--广东省梅县为个案,从种植业这个视觉切入,阐述和探讨华侨在侨乡梅县农业变迁中所起的作用.本文认为,在传统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产以及山林业的发展诸方面,华侨通过多种形式的努力,或引进并推广优良品种,或传播先进生产技术,或身体力行改变经营管理方式等等,推动了传统种植业的更新.正是由于华侨这一资源,农业中近代新因素(新品种、新管理、新的经营方式、新的技术与人才)开始在侨乡梅县出现并日渐成长,有力地推动农业近代化转型,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宏卿  肖文燕 《理论学刊》2012,(5):22-27,127
在社会稳定期,农民阶级一直是社会精英活跃的历史背后的巨大场景;在社会变革期,农民则在精英的引导下从幕后走向前台,从边缘进入中心,成为历史舞台上的重要角色.但是,早期苏区乡村社会的革命生态并不尽如人意,农民的保守性、中共党组织的涣散、有限的凝聚力与活动经费的短缺,这些都是革命者必须面对的课题.走向乡村的中共党人之所以能成为革命的“播火者”,正是通过其耐心而又细致的工作赢得了乡村社会的认同,凭借其对革命的信仰和对人民群众的亲和力把农民动员起来,最终汇成革命的洪流,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之力、坚思不拔之志和脚踏实地之功.  相似文献   
3.
中共领导的现代革命的特点与优点之一是知识分子与农民的结盟。中央苏区既不是革命的策源地,也不是革命功成之所,但却是革命承转的关键一环。具有乡土"气息"的知识分子通过身份认同与革命传播的传统职业化等途径,重塑一种"关系",成为乡村社会的"熟人",然后顺势把革命引向乡村社会。乡村社会认同的危机与中共革命中信仰与组织重建的困境,革命文化与农民意识的相互激荡,充分体现了中共党人理想信念之力和脚踏实地之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