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综合类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当前,知识经济的蓬勃兴起是世界发展的一大趋势,对这一趋势起决定性影响的是技术创新。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任务还远远没有完成,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还占绝对优势,知识经济仅在局部地区、局部行业处于孕育之中。但是,从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看,工业经济不是我们的终点,中国也必然走向知识经济。所以,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技术创新与知识经济的相互关系,以便更自觉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技术创新,迎接知识经济对我们的挑战。  一、技术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基础和前提  技术创新的核心是对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  相似文献   
2.
一、科学技术是四个现代化的关键邓小平在设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过程中,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深入剖析了科学技术与四个现代化的关系,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  相似文献   
3.
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是毛泽东一直十分关注的重要问越。早在青年时代,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在广泛研读哲学、天文学、史地,自然进化史等知识的过程中就涉猎了人与自然关系,并在(伦理学原理)一书作了专门的批语。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他在解决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时,经常把认识和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还联系起来进行探讨。1937年在他发表的(实践论)中第一次明确地把“人与自然关系”纳入人类认识的范畴,并系统地阐述了以实践为基础的人的主观世界和包括自然在内的客观世界之间的辩证关系。他把这一关…  相似文献   
4.
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是毛泽东终生关注的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问题。尽管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毛泽东在农业问题上产生过“左”的指导思想上的错误,但他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时期内,在广泛涉猎农业科学及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基础上不断总结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业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丰富经验而逐步形成的丰富的农业辩证法,仍然是党和人民珍贵的精神财富,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把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运用于农业,深刻地揭  相似文献   
5.
创新是每一个正常人的自然本性和内在潜力。但是人的创新潜力能否得到充分发挥 ,却受到自身因素和客观社会条件的制约。本文分析影响人创新的主观因素 ,以及客观社会条件的限制 ,提出了努力克服创新影响因素 ,推进创新活动的对策思考 ,从各方面努力创造条件 ,最大限度地克服、排除影响创新的各种因素 ,提高创新能力 ,发挥全党、全民族的创新积极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