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刘旭地  胡艳华 《世纪桥》2008,(3):152-152,154
档案在编史修志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档案资料具有真实性、可信性;档案资料是编史修志的重要依据,具有权威性;档案史料与地方志同样具有“存史、资治、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3.
当前社会对“90后”贫困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负面认知。通过问卷调查和相关内容分析表明:“90后”贫困大学生集体生活的适应状况总体是乐观的,在人际交往上不存在明显障碍。“90后”贫困大学生社会资助体系的完善,共青团在组织活动上的多元化、个性化,使得贫困生也有展示自己的舞台,而且对其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都给这一群体较强的社会支持。因此,我们应该客观全面地评价该群体。  相似文献   
4.
胡艳华 《理论前沿》2008,(24):20-21
中国外交的新特,点是: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的发展道路是一条和平发展道路,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这是新时期中国外交最大的特点;“执政为民”、“外交为民”的外交工作指导思想更加明确,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一个显著特,苣;“掌握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中国外交更加主动、更加灵活、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这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又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一个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个案为基础,用族群分类的视角来隐喻日常生活中个人心理疾病患者身体的遭遇,并对此类疾病患者的被分类提出了质疑.建议社会应该以积极的态度、用包容性来看待此类疾病,更不能以此作为特定群体划分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胡艳华 《前沿》2013,(21):145-151
本文就20世纪以来中国农村社会变迁研究的代表作进行梳理,追溯其研究特点、范式困境及未来可能拓展的方向。该研究主要有三个特点:在研究主题上侧重于中国农村政治、经济变迁,以及由此衍生的文化变迁研究;在分析框架上多秉承“国家与社会”的西方范式;在理论和概念选择上有“概念化”和“内卷化”倾向。困境在于中国农村社会变迁研究没有形成本土的研究范式,最终落入西方范式的窠臼并产生路径依赖,应从范式本身的悖论来反思社会变迁研究。未来可能拓展的方向是从不变中研究变化,寻找研究的共同基础;同时关注农村社会变迁的派生性影响;全球化给中国农村社会变迁带来的新机遇和挑战,也可能是未来的议题。  相似文献   
7.
以湖北Z村的田野调查为例,考察农村留守妇女的情感体验与生活空间的关系,阐释农村家庭两性关系和权力结构的历史与变迁。在乡村社会从"封闭的空间—流动的空间—开放的空间"的转型过程中,留守妇女身体实践的可能性和条件也发生了变化,女性情感体验从对传统道德的绝对相信转向对实用主义和本真的依赖。这样一个情感体验流变的过程,不仅是身体在社会空间中的实践,更是凸显出农村家庭中男性主导权力的逐渐式微,家庭关系也朝"稳定—半稳定—不稳定"的方向变化,留守女性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性增强,并逐渐成为新农村建设和精准扶贫社会政策实践的新主体。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探讨初中生在学习、人际交往、家庭教育、自我认知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男女生在家庭教育、上课、笔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明显优于男生;年级在作业复习和学习主动性上有主效应,年级越高。作业复习出现的问题越多,学习主动性越差。结论:家长要注意与男孩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女生在学习方面更适应目前的教育;学校与家长应该重视对高年级学生的心理辅导,缓解其心理压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9.
后信息时代图书馆员信息超载与信息焦虑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艳华 《学理论》2009,(12):233-234
后信息时代是一个信息超载的时代,由信息超载带来的信息焦虑是日渐严重的心理疾病,图书馆馆员作为职业的信息使用者,是其易感人群。本文就这一人群的信息超载的起因和信息焦虑的表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给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胡艳华  万江红 《理论月刊》2005,(10):184-187
为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的资金借贷行为,促进当地农民收入的提高和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作者于2004年8月间对位于湖北省西部土家族地区的T村农民金融活动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发现该村农民资金借贷行为日益频繁,农村信用社资金供给日显不足;生产性借贷仍占相当大的比重;缺乏民间金融组织及相关法律规范.因此,该地区农村金融体制应进一步完善,以满足更广泛的农民需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