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1941年8月15日至17日,新四军曾经在江苏省大丰市(1951年由东台、兴化两县析置)裕华镇(现已并入大中镇)发起当时苏北境内最大的一次攻坚战。新四军第一师第二旅在旅长王必成、参谋长杜屏的指挥下,创造了以步枪、机枪加手榴弹攻克筑有钢筋水泥结构坚固碉堡的裕华镇,全歼该镇日伪军的奇迹。战斗中,有近百名英雄为国捐躯,特别是两名共产党员舍身炸碉堡的壮举.至今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2.
美丽富饶的黄海之滨有一个名闻遐迩的“麋鹿之乡”——大丰县。在这座县城的南郊,16个巨大的发酵罐和一排排高大的厂房巍然矗立。它,就是因生产“珍丰”啤酒和“麋鹿”牌麦芽而名扬省内外的大丰县麦芽啤酒总厂。1985年建厂以来,企业连年迈大步,年产值从105万元上升到8000多万元,利税从15.7万元上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领导八路军和根据地人民在抵御外来侵略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人民战争中,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八路军文化。毛泽东为八路军文化的孕育、发展、弘扬和传承,为夺取全民族抗战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八路军的绝对领导,保证了八路军文化的先进性;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军队和人民,确保了八路军文化的民族性;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坚持文化为抗战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坚持发展教育、扫除文盲,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充分展示了八路军文化的大众性。重视发挥知识分子的骨干作用,突出了八路军文化的科学性、艺术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从八路军文化中汲取营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正抗日战争时期,豫皖苏边区和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有一份久负盛名、声震大江南北的报纸,被誉为"人民的喉舌""战斗的武器""叫破五更的报晓鸡"。这就是由新四军第四师政治部主办的《拂晓报》。一抗战爆发后,日军顺陇海路打到开封,国民党汤恩伯部不战而溃,豫东地区连失38座县城,中共中央决定派彭雪枫从竹沟带领游击支队挺进豫东。临行前,彭雪枫建议创建一份报纸:"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生死存亡的战争,只有把全民族动员起来,万众一心,  相似文献   
5.
1941年11月.在江苏省盐东县.一个北风呼啸的夜晚,一群目伪军荷枪实弹.押着一个遍体鳞伤、双脚拖着铮铮作响铁镣的人走向伍佑镇东荒郊金家坝,一直走到一个事先挖好的深坑边。这个被押的人.40岁左右,神色镇定,毫无惧色.站在坑前.他先正了正脸上的眼镜.理了理自己的头发,然后,怒视着敌人.放声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6.
正毛泽东是在艰苦的革命岁月里锻炼成长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他心系党和红军的安危,即使是在"靠边站"时期,也总是为党和红军粉碎国民党军的"围剿"建言献策。长征中,他同"左"倾教条主义路线及其军事策略、张国焘分裂党的严重错误作了坚决的斗争,带领中共中央及其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自然界各种困难,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实现了红军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  相似文献   
7.
1941年1月至2月间,新四军一师师长粟裕率领部分新四军指战员进驻江苏大丰市草堰镇,并在钱氏卷瓦楼小住。该楼是明清时期建筑,檐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全国各族人民包括台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共同进行的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方主战场。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历史性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2015年是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本刊特开设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专栏,旨在大力宣传抗战事迹,努力弘扬抗战精神,深切缅怀抗战先烈,用抗日战争的生动历史推进爱国主义教育,这对于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和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努力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山东战场开始从中国的革命舞台上崛起,并以其日益突出的地位和能量影响着全国的战争态势,决定着中央的战略布局。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山东从一个敌后沦陷区迅速发展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全省性的革命根据地,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毛泽东高度重视山东的革命和解放事业,总是把山东战场放在全国革命的大局中去思考、谋划,周密部署,精心指导,为山东军民从胜  相似文献   
10.
1934年10月17日,中央红军主力5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共8.6万人,踏上了战略转移的征途。1935年1月15日至17日长征途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对博古、李德的军事错误进行了深刻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