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3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政治理论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葛贤平 《求实》2013,(1):58-61
当代中国群体利益协调是指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和政府为扩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进行的群体利益多样性发展的自觉调整。当代中国群体利益协调表现出三个维度的鲜明特征,即现实维度上以差异性为前提,价值维度上以公正性为准绳,目标维度上以共赢性为旨归。当代中国群体利益协调是上述三个维度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
一教育政策是国家或政党为实现教育目标而制定的调整教育领域社会问题和社会关系的公共政策,集中体现党和政府关于发展教育的意志和行动。在现代社会,教育政策既是教育发展的目标,又是教育发展的促进手段。每次教育政策的调整就意味着重大的教育改革。教育政策的作用是巨大的,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导向、控制、协调功能。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有机整体。社会有机体的自我调节,是指在社会形态未发生本质改变的前提条件下,统治阶级通过上层建筑适时调节社会矛盾,从而维护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社会有机体的自我调节系统中,政策和法律调节起着主导作用,民主调节是制度上的保证,舆论调节发挥着监督和导向作用,道德和思想政治工作调节引导社会主体自律。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体,其中不仅存在着社会基本矛盾,而且存在着对这种矛盾进行自我调节的功能.社会机体的自我调节是统治阶级通过上层建筑对社会基本矛盾进行调节,维护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的表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的执政目标,不能以排除社会基本矛盾为代价去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要从调节社会基本矛盾入手,充分发挥社会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既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又要发挥社会主体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而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化解离不开作为和谐之基础的道德的支撑,和谐的道德关系需要构建“道德公平性”。“道德公平性”缺失,和谐便不能成立,和谐社会也无从构建。一构建“道德公平性”的核心是实现行使道德权利与履行道德义务的基本对称。道德权利是道德主体依据道德所应享有的能使其利益得到构建的地位、自由和要求以及应该享有的权利。道德义务,简言之就是人们必须且应该付给社会和他人的利益。西方国家曾经过多地宣传了权利,以致有些人认为他们只有权利而没有义务。我国传统社会基…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道德公平性"及其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努力追求的社会发展目标,它离不开作为和谐之"灵魂"的社会主义道德的支撑,和谐的道德关系需要维护"道德公平性"。维护"道德公平性"就要做到:实现行使道德权利与履行道德义务的基本对称,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并达到利益和谐,消除个体与社会的对立并使两者保持良性互动。维护"道德公平性"不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发展目标和必然要求,而且是它的伦理基础。从操作层面,必须建立一套包括引导、约束、奖惩、补偿四位一体的道德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