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关于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几个问题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也是我国新农村建设任务更加艰巨的地区。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西部地区的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进一步提高农村生产劳动力、创造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对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农民组织化、农村劳动力转移、造就新型农村、村镇建设与环境整治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化相结合培育催生的政党.以"大同思想"、"民本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本土基因,马克思主义是催生中国共产党的外来科学理论.文章立足于文化抉择的背景进行分析,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产生于先进文化、必然维护先进文化、代表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物质文明建设的巨大成就令人鼓舞欢欣,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成就同样令人神怡心旷。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成就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概念还没有提出来,但是,党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过程中,通过革命理想教育,意识形态建设等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一)以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为核心,继承和发扬了我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社会主义精神植根于人民心中,社会主义制度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用共产主义思想指导整个工作,用共产主义道德规范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的言行。提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样一些共产主义精神,并用这些精神来教育党员和革命先进分子献身于崇高的共产主义事业。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烂摊子,为迅速恢复国民经济,改变经济文化落后的面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团结一心,鼓足干劲,艰苦奋斗,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在举国上下团结一致的精神背景下,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很快地顺利完成,旧社会那些黑暗腐朽的现象如吸毒、娼妓、赌搏等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几乎绝迹,形成了拥护党的领导,歌颂社会主义制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宪法、民法、刑法、婚姻法等角度分析了封建社会妇女地位低下的历史,概述了在社会主义中国,妇女在法律上取得了男女平等地位的现实;同时指出,在事实上妇女还未取得与男性完全平等的地位,因此必须在舆论、法律、教育及妇女自身等方面继续努力,全面保障和实现妇女的权益.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在我国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在长期的领导活动中形成了他卓越的领导思想,高超的领导艺术.邓小平的领导艺术是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基本问题的结晶,既反映了领导科学的一般规律,又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社会转型期宗教信仰人群的类型与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转型使宗教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宗教信仰群体亦处在震荡、分化、重组的演变过程中。文章依据一定量的调研材料 ,就信教人群的几个基本类型进行分析 ,对转型期之演变状况进行探讨 ,认为宗教信仰的人群在增加 ,但宗教从一种曾称之为“问题”的对象正逐步向一种与社会适应的对象回归 ,其社会政治影响的力度呈缩小趋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把民谣视为一种政治亚文化现象。认为民谣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其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民谣所具有的信息功能、评价和监督功能、教化功能上。其消有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一些反映社会阴暗面的民谣会影响并煽动起一种对社会和政府不满的情绪,使主体文化传播的障碍加大并增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难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