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中国共产党为此进行了不懈地探索。一、和谐社会的理论。中国共产党构建的和谐社会理论,是一个系统的、全方位的伟大工程。它主要表现为:在社会主义社会的统一体中,既要强调人与人的和谐,又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既要达到内部各阶层、各群体之间的和谐,又要努力争取外部环境的和谐;既要促进区域的和谐,又要维护各民族的和谐;既要注重微观各个社会组织细胞的和谐,又要促进宏观整体社会运行机制的和谐;既要经济、政治、文化各要素内部的和谐,又要形成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和谐。总而言…  相似文献   
2.
3.
许顺富 《湘潮》2011,(3):30-33
长征是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工农红军3次在湖南境内书写了长征的壮丽篇章:红六军团奉命西征,在湘征战一年有余;中央红军浩浩荡荡,在湖南前后征战两个月;红二、六军团自桑植誓师突围到出湘入黔,转战两个月。3支劲旅在三湘大地纵横驰骋、英勇转战,  相似文献   
4.
胡耀邦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他一生勤学不倦,坚持真理,虽然党性很强,但骨子里不喜欢条条框框,特别喜欢亲近新鲜的思想知识。他善于独立思考问题,敢于打破思想禁区;他以舆论为武器,转变人民传统的思维。胡耀邦不仅是解放思想的时代先锋,而且也是解放思想的实践典范。  相似文献   
5.
许顺富 《探索》2005,(6):19-23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模式选择中,始终抓住了中国属于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的时代特征,设计了一个后来居上的“赶超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蓝图。他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模式选择,在某些方面突破了苏联现代化的经验,提出了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新思考,具有宝贵的理论价值,成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正确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奏。但是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也留下了急于求成的遗憾,产生了历史性的失误。  相似文献   
6.
许顺富 《湖湘论坛》2004,17(2):35-38
20世纪初 ,各帝国主义列强为了从经济上进一步控制中国 ,掀起了一股掠夺中国路矿利权的狂潮 ,引起了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强烈义愤 ,湖南绅士在这场全国性的收回利权运动中 ,表现出了灵活高超的斗争艺术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极大地推动了湖南的争、保利权运动不断地向纵深发展 ,直接催发了两湖革命的爆发  相似文献   
7.
正1977年12月10日,在叶剑英、邓小平、陈云等老同志的举荐下,胡耀邦被任命为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从这年12月15日到组织部上班,到1978年12月调离,胡耀邦在组织部长的岗位上工作了一年多一点时间。期间,他以非凡的胆略与勇气,组织领导了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的各项工作。胡耀邦以"我们不下油锅,谁  相似文献   
8.
贺龙:为奥运泣血铺路的元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龙元帅(1896-1969),原名贺文常、又名贺云卿,出身于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他不仅是一个身经百战。敢打敢拼,威震敌胆,屡建奇功的战场“雄狮”,而且是一个热心体育运动,为新中国体育事业呕心沥血的开路先锋。他担任新中国第一任国家体委主任。就抱定了摘掉“东亚病夫”帽子的坚定信念。立下了“三大球不翻身,死不瞑目”的誓言,为新中国的体育健儿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在奥运赛场展现风采立下了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对红军长征的胜利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遵义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统治中国共产党长达4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军事路线的破产和毛泽东正确军事路线在党内的确立,是红军长征转危为安,由失败走向胜利的决定性条件;四渡赤水,是毛泽东高度灵活的军事策略在革命实践中的杰作,这是红军长征由被动变主动,由消极向积极发展的重要前提;妥善处理与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使红军避免了内部火并,这是毛泽东化险为夷,取得长征胜利的最明智的决策。  相似文献   
10.
永州市通过强化学习培训、学历培训、加强实践锻炼、加大使用力度等方式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干部。但是,与党和国家的要求、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实际需要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为此,须从以下角度改进:一是积极构建平台,拓宽少数民族干部培养渠道;二是加强组织引导,平衡少数民族干部岗位结构;三是注重跟踪服务,建立培养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