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2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2.
努力增强基层工会活力蔡冬林,费坚真全总十二届二次执委会提出,工会自身改革和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增强基层工会活力。我们认为,基层工会活力总的标志,正如杨兴富同志所说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能够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积极协调劳动关系,敢于维护职工...  相似文献   
3.
以维护为本———记徐州矿务局工会主席蔡冬林●费坚真1992年底,年仅41岁的蔡冬林挑起了徐州矿务局这个具有12万职工的国有特大型煤炭企业工会主席的重担。蔡冬林常说:“职工是工会的‘根’,维护是工会的‘本’,只有紧紧抓住根本做文章,工会工作才有永不衰竭...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徐州矿务集团公司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把文化创新提高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建设富强、安全、和谐矿区的高度来加以认识和实践,不断提升企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新境界,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企业文化优秀奖、全国煤炭工业科技创新先进企业、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  相似文献   
5.
费坚  戴玉琴 《求索》2013,(12):236-238
村级民主的实现离不开村级民主发展中各项民主政治制度执行力的提升:一是制度因素,包括村级民主制度内容本身的价值取向、制度体系结构的健全、制度体系结构的有序和合理、制度体系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协调和支撑;二是执行者因素,包括执行者的制度意识和执行能力。制度意识是指制度体系本身能得到各级执行主体心理上的认同、以及他们对制度体系内容和相关行为规则的足够认知.制度执行意识和行为习惯的相应具备,这些我们可以称之为执行文化。执行能力是指村民自治制度执行主体掌握制度、政策的水平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如果从其外在特点来看.就是指执行制度的自信性、从容性、计划性、周密性、果断性和随机应变性。  相似文献   
6.
一部系统反映江苏省政工干部岗位培训成果的书籍《秋实──政工岗位培训论文集》日前由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为了落实中央关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专业职务评聘工作转入经常化,加强政工干部岗位培训的要求,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全省范围的企业政工专业人员的岗位培训。5年来,通过《现代企业制度概论》、《知识经济与思想政治工作》等18门课程的学习,企业政工专业人员努力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形成了新的理性认识,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书就是这些成果的集粹。《秋实──政工岗位培训论文集》出版@费坚真  相似文献   
7.
费坚 《唯实》2022,(12):52-5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组织部门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决扛起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8.
费坚 《群众》2022,(7):42-4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关键在于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盐城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署,以长远眼光、战略思维、务实举措,统筹抓好年轻干部“选育用管”各环节、各方面工作,推动形成优秀年轻干部不断涌现、竞相奔腾的生动局面。  相似文献   
9.
费坚 《党建研究》2023,(8):55-57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末端是基层最底部、落实最终点,也是发展最前沿、民生最始处,决定着各项工作的运行质态、成效走向。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牢固树立大抓基层、抓实基层鲜明导向,秉持走在前列的干劲竞逐新赛道、干在实处的状态深耕新领域,  相似文献   
10.
费坚 《人民论坛》2023,(20):71-73
当前,无论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本质要求还是重大原则来看,中国式现代化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都有着不可分割的互通共促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包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须强化党建引领和要素集成,放大“地”的效益、破解“钱”的瓶颈、挖掘“人”的潜能,聚智汇力共建和美乡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