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对政府治理有着积极的效用,有利于政府治理走向大众化、科学化、时代化与廉洁化。但同时,网络舆情在生成与控制两个层面又对政府治理带来严峻挑战,使个别政府部门及其主导的权威媒体的"公信力"受损、"把关力"减弱以及产生"舆论场"的负效用。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建立有序的预警机制,强化调控机制,完善引导机制,切实把握网络舆情的主控权、调控权与引导权,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整个教育活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中介作用。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要面临着"话语脱钩"与"对话乱象"两大困境。其中,"话语脱钩"集中表现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生产、转译、传播中存在的流程缺陷以及在形式与内容层面存在的实体缺陷,"对话乱象"集中表现为话语冲突、话语霸权、话语鸿沟以及话语权的式微。从范式转型、实体创新以及话语权建构三个方面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设,既是应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交往困境的现实要求,又是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赵建超 《探索》2024,(1):144-156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不仅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智能化跃升,而且使其在智能化推进中逐步呈现出新的规律。在教育规律的生成层面,人工智能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优势”的基础上,从思维、认知、评价及实践层面为其提供了智能化变革基础。其中,思维基础体现为大数据思维、计算思维与沉浸思维的创新;认知基础体现为信息加工基础上的注意力形塑、计算模型基础上的感知自动化、数字记忆基础上的信息性增强及数字图像基础上的话语具象化;评价基础体现为评价指标多元化、评价方式系统化、评价活动精准化与评价结果动态化;实践基础体现为教育活动的数据化、实时化、可视化与智能化。在教育规律的支撑层面,人工智能不仅变革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范畴,而且激活了其在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运行中的支撑作用。其中,信息计算实现了思维的计算化转向,虚拟展现带来了外化的数字化革新,数字化沉浸激活了情境的沉浸性机能,信息性创构丰富了创造的可能性意蕴,智能交互激发了交往的智能形式变革。在教育规律的呈现层面,人工智能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表现为信息智能供给与共同需要的矛盾律、“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智能助推律、“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沉浸育人律、激发教育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