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综合类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代表人物A.施密特认为,马克思是在非本体论意义上来理解自然概念,并以"非本体论唯物主义"作为其自然观的基础的.施密特强调了马克思自然概念的社会历史特征,指出了马克思的哲学旨在批判"第二自然"和突出主客体的非同一性.这些观点无疑对我国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否本体论的讨论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网络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尤其对于青少年而言,更是具有非常大的诱惑。但在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下,青少年的民族意识弱化,导致违法犯罪行为增多,造成人格缺陷,影响学业;损害了青少年身体健康等。因此,政府、学校、家庭在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地面对网络的问题上负有重要的职责和义务,只有做到协调统一、齐抓共管,才能最大限度地消弱和遏制不良网络文化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赵长伟 《工会论坛》2009,15(6):106-107
霍耐特承认道德观从个体道德社会化实践的内在需求这一历史起点出发,中经承认与蔑视关系、蔑视与反抗关系,交织三种承认形式(爱、法权、团结)和三种蔑视形式(强暴、剥夺权利、侮辱),糅合三种实践的自我关系(自信、自尊、自豪),最后以主体的自我同一性和人格完整性为逻辑终点。霍耐特承认道德观能够激发高职院校道德教化客体主体性,完善高职院校道德教化的内容,其重视主体间性的特征也有助于克服高职大学生道德主体过分的利己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4.
“网络生态危机”随着我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其伦理危害日益显现。我们要从党和国家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战略大局出发,从网络运行的主客体入手,构建良好洁净的网络伦理环境,恢复合理的网络信息生态,促进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