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孔颜乐处”所体现的精神实质,就是孔子的心灵和谐思想。这一和谐思想内在包含“里仁为美”的和谐价值观、将和谐理念贯彻于人伦日用的好学不厌精神、乐而忘忧的和谐境界三个环节。就心灵和谐的价值取向而言,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就人生境界而言,是道德与审美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
连遥 《新长征》2006,(4):56-57
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人的生存和发展。这里既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间的和谐,同时也包括心灵的和偕。和谐心灵的构建是一项系统的生命工程,可以通过开展生命教育来完成。生命教育的提出起源于西方,是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夹杂的浪费、破坏、自杀、杀人、暴力等不和谐现象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产生的不良影响而提出的教育理念。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出版了《生命教育》一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