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5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新型的政治文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关键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同时借鉴吸收人类一切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时代形势和任务对党的执政使命、执政职能、执政能力以及执政方式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党如何成功地肩负起这个责任?这就需要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三个方面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3.
地方党委依法执政的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体现。地方党委的依法执政能力建设取得了新进展,也存在一些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提高地方党委依法执政能力,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权力代表与权力主体、政策与法律、党与政职能、权力与监督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在我们党的建设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关口召开的重要会议,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对十六大提出的这一命题进行了更为深刻、更为系统、更为全面的阐述。这在中国共产党建党83年、执政55年的历史上尚属首次。这次全会创造了党的历史上的“八个第一”。  相似文献   
5.
郝欣富  胡珺 《江淮》2011,(7):27-27
胡锦涛的“七一”讲话是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行动纲领。这篇重要讲话,站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长远未来的高度,深刻系统地阐述了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本要求和路径。其突出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世纪之交是深刻影响和决定政党、国家、民族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应把握百年机遇,迎接时代挑战,面向21世纪谱写党的建设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7.
科学、民主、依法执政是党的执政方式的三个基本要素,三者相互联系、辩证统一,共同构成了我们党执政方式的基本理论框架。其中,科学执政是前提或总体性要求,其本质是“求真”,即体现执政的规律性,实现执政愿望与执政规律的有机统一;民主执政是本质所在,其本质是“求同”,即体现执政的人民性,实现为民执政与靠民执政的有机统一;依法执政是基本途径,其本质是“求实”,即体现执政的合法性,实现党的主张与国家法律的有机统一。实行科学、民主、依法执政是对执政方式的新要求,就是要实现执政方式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  相似文献   
8.
一、正确处理权力代表与权力主体的关系,提高依法赢得支持、巩固执政地位的能力依法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法治的基本要求是奉行人民主权原则,依法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在发展市场经济,社会经济成份多样化、组织形式多样化、利益分配方式多样化的情况下,必须做好法律法规的立、改、废工作,制定和完善保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的具体法律法规,依法规范党的组织与群众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从严治党、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的要求,深入了解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现状,进一步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自2014年下半年至今,笔者在安徽省委党校主体班学员中开展了"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现状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的主要考察点是:目前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的总体效果、问题不足的突出表现、相关制度机制建设情况,以及改进加强  相似文献   
10.
从世界政党的比较中把握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开展世界政党的比较研究,探讨政党执政的一般规律,有助于深入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和执政特点。政党执政的规律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党群关系、党政关系、党派关系、权力与监督的关系,尤其是必须加强相关的制度建设,以实现上述关系的制度化、法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