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1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 "法律文化"的概念在苏联已经讨论了大约二十五年。由于苏联法律研究学会以政治学的研究为中心,又由于"法律文化"概念符合马克思主义历史前进性的观点,因此,与西方相比,这一概念在苏联更多地受到学术界的注意。尽管苏联学者讨论这方面问题的文章总是受到西方学者的批评,但苏联的法律文化观点依然与西方的观点具有某些相似之处。苏联学者中最早讨论法律文化的是E.A.罗卡  相似文献   
2.
中国行政改革是否需要解决像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的行政改革中所要解决的规制过多问题?换言之,现阶段中国的行政改革,是否把“非制度化”或曰“规制缓和”纳入任务范畴?对此,行政学界探讨不多,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8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和地区把“非制  相似文献   
3.
<正>八、环境保健局(3894人)(一)机构(二)职能1.关于保健卫生事顶2.关于公害对策事项  相似文献   
4.
<正> 实行“家天下”(主权在君)原则下的官僚制和郡县制,是我国传统政体的主要标志。主权归于一人,皇权涵盖一切。但正如列宁所说,“只要国家存在,每个社会总要由一个集团进行管理,发号施令,实行统治”①。皇权亦是通过庞大的官僚行政系统才能得以维系和贯彻的。  相似文献   
5.
<正> 近二十年来,"法律文化"这一概念已为众多美国学者所使用。它似乎是从政治学家那里借来的,后者自1956年以来就一直使用"政治文化"一  相似文献   
6.
<正> 孙中山先生在长期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不仅有着丰富的革命实践,还就创立民主的国家和建立“全能”的政府,提出过诸多政治设计。在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上,孙中山先生的主张是均权制。按照他自己的解释,就是“凡事务有全国一致之性质者,划归中央,有因地制宜之性质者,划归地方,不偏于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孙中山均权制思想的形成,有一个历史过程。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还是联邦制的倡导者。有鉴于中国数千年来饱受专  相似文献   
7.
甘泉润心田     
每年冬天一到,吃水问题都会成为辽宁省北票市台吉镇坤头村村民最发愁的事。村里原先打的水井都干了,要吃水就只能去挑几里地外的山泉水或是到全村唯一有水泵的那户人家去拉水。冰天雪地,路滑难走,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8.
郭宝平 《唯实》2000,(1):19-21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漫长的传统社会里,与灿烂的农业文明相适应,创构了一整套发达的政治制度。中国的官僚制度具有典型性和早熟性。“一种酷似现代官僚格局的行政体制一直在逐渐向前演进,有时简直就可以称得上是所有现代官僚制度的原型”①。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治理结构和行政管理水平,都处在世界领先水平,为世人所称羡。而且,中国传统的政治结构和行政制度表面上看在很多方面具备了自治的充分空间。这是因为,尽管帝国时期的中国政府是中央集权的专制政府,但用现代政治观点分析,却不是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所谓专制、集权…  相似文献   
9.
与前两次全国文物普查有所不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简称“三普”)在类别范围上有了更进一步的扩展。工业遗产、乡土建筑、文化线路等曾被忽略了的项目都进入了普查之列。这既说明中国的文物保护范围正在不断扩展。保护对象日益广泛。也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文化遗产是一个内涵十分深刻并且还在不断发展丰富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正>建替,即对木造住宅和简易耐火住宅,加以拆除改造,建为中高层耐火住宅,以有效利用土地和防止火灾.(二)职能1.关于住宅及再开发事项2.关于营缮事项(三)职能实施1.市街地改造业务市街地改造业务,是为谋求增进、完善都市机能的同时,以土地的高度利用和增进公共福利为目的,对特定(大阪火车站前,谷町地区)地区进行改造,建设建筑设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