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拥有财产权利是经济主体行为独立化的基础,也是经济主体有效运用财产和积累财富的最大动力.我国农村地域以私有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网络型组织生成及发展的内动力来源于私有产权提供的激励,这种激励导致网络型组织成员自觉调整组织的规制结构,寻找最小化成本的交易方式,以分享分工协作组织形式所带来的效率与效益.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合作中的政府行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本质是市场一体化 ,无边界的共同市场及有效竞争规则是市场一体化的核心内容。由于中国经济转轨期缺乏区域经济合作的体制基础 ,成员政府行政权威力量的干预取代了市场机制作用下的有效竞争 ,使得“地方保护”以另一种形式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继续着 ,破坏了利益共享原则 ,不利于产业分工的深化及区域资源融合。从改革的角度看 ,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发展是制度变迁的过程,构建起满足区域经济合作的利益协调机制 ,是有效减弱成员政府过强的市场功能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经济的发展,消费市场的竞争从单个企业间的竞争发展为集团竞争,集中和垄断程度的提高,迫使人们去寻求一种与集团竞争相适应的商业企业组织形式,需要来一次商业企业组织结构的重组和创新。一种被经济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的连锁经营制已被我国一  相似文献   
4.
一 项生产活动是由多种资源配置而成的 ,资源配置的效率取决于资源的交易形式和竞争方式 ,也即取决于生产的组织形式。一种植根于本土区域内的网络型生产组织形式正在国内一些地方出现 ,并以其高效率、低成本形成产业竞争优势 ,推动着区域经济快速成长。所谓网络型生产组织就是  相似文献   
5.
产业资源跨区域交易制度成本及交易环境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分税制的财政体制、闭合型的行政区管理体制、集权型的政府体制所形成的制度架构衍生的"市场分割",构成了区域共同市场内多重行政利益博弈关系,诱发了区际政府间、部门间的非合作博弈,不同属地的企业跨区域交易的不确定性增加,交易成本提高,抑制了企业跨区域交易的动力,致使企业更倾向于地区或部门自给而不依赖区域市场交易.促进工业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要重视跨区域交易环境改进的制度安排,由市场化非物质基础积累、区域公共管理、独立自由的经济主体、服务与协调的社会组织所形成的互动合力能降低工业生产要素跨区域交易制度成本,因而是新制度安排目标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投资扩张和产能过剩矛盾的出现,表明我国工业产业进入过多、退出较少。非正常的产业组织现象是由制度原因所导致的。政府投资审批的随意性、国有企业产权主体的缺失、不同所有制间的不对等性、政府干预下的要素市场价格信号的扭曲,使国有企业的投资因不承担投资风险而缺乏理性。在取消政府投资审批制后,还要培育成熟市场。只有市场中存在产权清晰的经济主体、调节供求关系的市场机制以及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才能对投资主体形成来自市场的硬约束而形成投资的理性行为。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间资本进入科技风险投资业的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民间资本十分丰厚,进入科技风险投资业的潜力巨大.科技风险投资业的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基本特征,要求从制度创新、市场环境、政策扶持等方面建立起民间资本进入科技风险投资业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8.
现代经济生产率的高增长以及由此产生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高增长率,最终可归因于科学技术发展与应用的贡献。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质是量的增加而不是质的提高,这说明科技成果的应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很小。推进中国工业技术进步,除必须要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体制改革研究,还必须从资源配置合理化的角度,对技术传递与扩散所赖以依存的工业产业组织结构进行研究,以从生产组织形式上解决中国工业技术进步障碍问题,使工业产业技术进步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区域的工业产业结构同构化与以分权化、市场化为主要特征的制度变迁大背景具有直接的相关性。对长三角区域产业同构程度进行判断虽然有一定的必要性,但是更值得关注的是产业同构化所反映出来的制度缺陷问题,及长三角区域进行产业分工所必要的制度环境问题。从政府、企业、市场三个层面分析区域产业同构化问题的制度成因,能够触及区域产业分工背后更为深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对工业产业过度进入的认识与评价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是中央集权体制。进入二十世纪80年代后 ,中央向地方政府逐步下放经济管理权 ,向企业下放生产经营权 ,价格机制也开始在经济活动中发挥资源配置作用。这一时期由于市场需求在同一时期集中到来 ,诱使大量中小企业广泛过度进入价高利好的行业 ,迅速形成了改革初期工业加工业重复投资的资源配置格局,这一时期以家电产业的过度进入最为典型。家电产业是适宜大批量专业化生产 ,且技术要求较高的组装型制造业 ,其必要资本壁垒、经济规模壁垒、产品差别与技术壁垒均较高。然而这一时期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