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综合类   1篇
  2009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 1958年8月20日黄昏,站在古人“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北戴河岸边,毛泽东深沉地凝视着大海,在拍岸而来的阵阵海浪声中,思绪翻腾起伏…… 从1955年8月1日开始的中美大使级会谈,历经三载,仍无重大进展,现在已陷入僵局。在马拉松式的谈判中,中方要求美国从台湾撤军,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外交关系;美方要求中国承诺在台湾地区放弃使用武力。在双方立场截然对立和美国对华政策不可能有根本改变的前提下,中国曾经设想先就一些次要问题达成协议,以便为解决中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互相冲突、互相简单否定;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又被儒家化了.本文认为,在当时中西文化冲突和交汇的高潮中,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先进性的认同,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落后性的批判,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境文化初次蕴涵了认同、冲突、交融、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扬弃与创新,依次经历了“反思与超越”、“传承与发展”、“融合与创造”三个阶段,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文化现代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全面整合,构建古今中外文化有序选择和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4.
辩证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提出和确立的理论基础。本文试图从辩证唯物主义在中国传播、运用和发展的角度,考察中国共产党提出并确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领导中国革命走上胜利之途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5.
80年前,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了《本志罪案之答辩书》,回答了整个封建势力对新文化运动的群起而攻之的非难:“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扬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如惊涛骇浪冲击着东方古国的大地,深刻地影响和激励了当时一代及后数代的中国人。20世纪即将过去,当我们站在历史、现实、未来的交叉点上,回顾五四运动前后进步知识分子对民主与…  相似文献   
6.
一中国的近代化是在中西文化撞击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文化采借、重组、交汇、再造的过程。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出资本主义文明的弊端,“五四”时期发生了重新估定中西文化价值的东西文化论战,中西文化的冲撞和交汇形成了近代以来的高潮。面对亡国灭种的空前惨祸和积贫积弱的社会现状,中国的先进者既想撷取容纳外来的近代文化,以适应和追赶世界潮流,又想保存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传统,重振和弘扬民族精神。十月革命的炮声,使急于寻求出路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把目光转向马克思主义。李大钊说:“由今言之,东洋文明既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