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阳生 《唯实》2002,(10):83-84
对于社会上甚至省和全国两级人大、政协会议都已经议论有年的一个话题———“博士”的数量迅猛增加质量参差即既不博且不专者屡见不鲜 ,广大的高校教师其实是早已意识到了 ,还常常成为朋友见面的谈资。比如说吧 ,我们就议论过几乎没有通不过的所谓“论文答辩” ,议论过一位导师同时指导博士生 30来 (多 )个的放羊式奇事 ,也议论过实在是白送一个“博士”学位的所谓“代培”(即由外单位付款的 )或其他形式 ,等等。近读《季羡林传》(蔡德贵著 ,人民出版社2 0 0 0年 1 2月版 ) ,其中一段话 ,使我对上述这些不如人意情况发生的原因颇有感悟。文…  相似文献   
2.
阳生 《唯实》2003,(4):96-96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这样一个故事 :楚国都城郢地有一个人 ,在晚上给燕国宰相写信 ,因嫌烛光不亮 ,要求拿烛的人举高一点而说了一声“举烛” ,说着也就错写上了“举烛”两个字。燕国宰相接到信 ,作了这样的理解 :“‘举烛’就是崇尚光明 ;崇尚光明 ,就是要选拔贤能的人而任用他们。”于是 ,把这个意思告诉了燕王。燕王听了非常喜欢 ,国家也因此而治理好了。讲完了这个故事 ,韩非评论说 :“国家虽然得到了治理 ,但这种理解并不是信的原意。”从此 ,“郢书燕说”就成了曲解原意、穿凿附会的代称。晚清小说《冷眼观》(王濬卿著 ,1 90 7…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