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1篇
政治理论   42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没经历过淮河两岸雨季的人,很难想象淮河雨季的雨会有那么强烈的声势,威武豪壮而又恣肆狂暴。它有时是甘露,给人们送来丰收和希望,它有时又是猛兽,吞噬庄禾和家园,给人们带来饥荒和灾难。 淮北的雨水不能算太少,但分布不均,缺雨时,  相似文献   
2.
老家村里有两位我喊表姑的邻居。她们是本村邵家的闺女,早年间都嫁到徐州,又都落了难才先后回娘家来立门户的。其中一位婆家姓牟,娘家人都喊她“牟家”,我喊她牟姑。去年初冬回乡,进了家门就听说牟始去世了!我忙问,“牟姑夫呢?”母亲感叹着说,“他一辈子处处靠着你牟姑。连‘走’都是脚跟脚,你牟姑死了不到一个月,他也就死了。”当年邵家把牟姑嫁到徐州,看上的是牟家在城里“办公事”。牟家父子俩都是站马路的巡警,这在城  相似文献   
3.
陈大斌 《党史纵览》2013,(10):31-35
1974年.“批林批孔”运动正在全国蔓延。妄图篡党夺权的江青乘机到处煽风点火,在天津市宝坻县小靳庄表演了一出闹剧。当时,笔者作为记者受新华社派遣,随同江青在小靳庄采访,亲眼目睹了她的那场“表演”。  相似文献   
4.
越过如海如潮、绿荫蔽天的原始林莽,我们来到大兴安岭东北坡的“十八站”。 这但是清代开辟的南自墨尔根(今嫩江),北达漠河的古驿道——“黄金之路”上的第十八个驿站,故有其名。今天的十八站,是大兴安岭林区一个重要的森工、营林生产基地,还是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的所在地。这里聚居着一百二十多户鄂伦春人,是一个较为集中的鄂伦春民族聚居地。我们不远千里而来,目的就是访问这里的鄂伦春兄弟。  相似文献   
5.
金秋     
一年四季里,农家孩子最喜欢秋天。 五十年代初期上高小、初中时,读了一些古今文人的诗文,象久旱的田地遇到喜雨,我背诵、体味,如饥似渴。但文人们总把秋天写得那么悲凉,我就不大容易理解了。 我们农家四季里只有秋天日子最好过。俗语说“立秋三天,寸草结籽”,只要你春夏天里能抓住苗,一到秋天,不管什么庄稼都给你结出籽粒来。在我们淮北,除了麦子、豌豆,所有的庄稼不管你什么时候种,都在秋天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遍地金灿灿的、香喷喷的季节!  相似文献   
6.
陈大斌 《党史纵览》2004,(10):25-29
(接上期) 顶着巨大压力在全省推行 真是"好事多磨".就在曾希圣向安徽省委传达了毛泽东"可以搞"的意见,安徽省委决定在全省"有计划有步骤全面推行"责任田的时候,又出现了大波折.当年随同曾希圣一起到广州参加中央工作会议的陆德生在回忆文章中这样写道: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当时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一位同志从华东局某负责人处拿到了一份安徽试行‘责任田’的材料,即向毛主席写了一封信,认为这是在严重困难面前惊慌失措的表现,后果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7.
宿县一位老农自食其力的启示在曾希圣下决心在全省实行“责任田”的过程中,宿县一位名叫刘庆兰的老农上山开荒,自食其力的事迹使他深受感动,成了他痛下决心的一个有力根据。在曾希圣离开山东,回到安徽在蚌埠召开的那次全省地市委书记会议上,在淮北宿县农村蹲点搞调研的副省长张  相似文献   
8.
家乡农谚说:“麦子去了头,高粱地里能藏牛”。收罢小麦,赶上场好雨,满地的高粱和春茬玉米拔节展身,窜起棵子,青纱帐就起来了。麦茬庄稼出苗快,几天就染绿了地皮。麦收时的遍地金黄转眼间就变成满天满地的碧绿。 我们淮北平原的夏天是绿色的,也是酷热难当的,特别是入了“伏”之后,那火团般的毒太阳当顶直晒,漫天上飞烟流火,大地象快烧烫了的铁鏊子,  相似文献   
9.
春天的记忆     
最近一次回乡是去年初冬,却唤回了我对故乡春天的诸多记忆。 正是农历十月中,夜渐长而天尚不冷,微风轻拂反有点春风的温柔。一轮满月正在中天,时近午夜,我独在幼时曾作过数不清美梦的木床上,屋外月光明煌煌的如同白昼。“月是故乡明”,似乎今夜才有真正的体会。月光从窗口、门缝钻进来,似向我召唤:这是故乡的土地,这  相似文献   
10.
说起家乡的民间医生,我想无论如何都不能忘了前几年过世了的姜先生。尽管乡亲们对他毁誉不一,尽管他颇有几分草莽、江湖气,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他也许还够不上真正医生的份儿,但恐怕没有谁能够不承认,是姜先生第一个把西医技术引进我们村来的,其功当不可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