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2015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949年10月24日至27日,我人民解放军第10兵团发起了对金门国民党守军的攻击,不幸失利,登陆部队244团(外加246团3营)、251团和253团9086人(内有船工民夫350人)大部壮烈牺牲,一部被俘,写下了解放战争史上最为沉痛的一页。关于此次战斗失利原因,毛泽东早已有精辟论述,曾一针见血指出:“查此次损失,为解放战争以来之最大者。其主要原因,为轻敌与急躁所致。”随着关于金门战斗文章的增多,人们又在“轻敌与急躁”这个失利原因之外找出许多原因来。譬如,第一梯队船只不能返航,没有建立接纳后续部队的滩头阵地以及登陆部队没有统一指挥等。这些原因听起来颇有道理,但本文认为应作分析和推敲。  相似文献   
2.
听到叶飞同志逝世的消息,很意外,很悲痛。春节前夕,叶老回故乡考察,在福州小住了几天,我们《中共福建地方史(社会主义时期)》编写组部分成员还去拜访。回想起这次访问叶老的前后过程,我们心中有许多说不出的感慨。说实话,访问叶老固然是我们编写组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事,但85岁高龄的叶老的身体是否允许接受访问,叶老本人愿不愿谈错综复杂的往事,我们又都心存疑虑。令我们激动而意外的是,叶老知道我们在写社会主义时期福建党史后,马上就答应了我们的请求,很快让秘书约我们去谈。  相似文献   
3.
1949—1959年的中苏关系无论对世界还是对中国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一段中苏关系的历史不是被任意抬高就是被有意贬低。本文把毛泽东和中苏关系结合在一起论述,就是要努力反映出毛泽东在这重要的两国关系中的伟大历史作用,并能从中反映出毛泽东思想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4.
福建是周恩来曾经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为了福建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周恩来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倾注了深情的关怀。 1927年南昌起义后,周恩来率领起义军经过福建,南下广东,这是他第一次入闽。在长汀、上杭停留期间,接见了闽西的党组织负责人和部分共产党员,向他们阐述了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开展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帮助福建人民开展武装斗争。周恩来此次入闽,前后不到半个月,但播下了武装斗争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在军队的数量、装备和战争资源等方面都占绝对的优势。蒋介石曾经宣称,只需3个月到6个月,就可以取得对中共的胜利。蒋介石的参谋长陈诚也吹嘘“也许3个月,至多5个月,便能整个解决”中共领导的军队。可是,蒋  相似文献   
6.
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在1957年底召开的中共福建省第一届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省委根据中央的有关精神,作了实现1958年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总动员,提出全省提前5年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实现粮食亩产“千斤省”,地方工业产值在5年内超过农业产值。随后,全省便掀起大跃进浪潮。这一浪潮首先在农村掀起。1958年1月间,省委决定向全省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开展生产跃进的政治动员和思想教育。紧接着,省委在全省农、林、渔  相似文献   
7.
<正>谷文昌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过去、现在、将来都不会过时,可敬、可亲、可比、可学。谷文昌完全符合习近平总书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好干部标准。这里,我想从个人的角度谈一谈对谷文昌精神的理解和体会。谷文昌是一个灵魂干净的人。在我看来,谷文昌把4700多名"敌伪家属"改为"兵灾家属",这件事完全可以和他制服风沙相提并论。我们知道在那个年代被戴上"敌伪家属"  相似文献   
8.
针对“文化大革命”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破坏的状况,1975年毛泽东发出“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指示,邓小平全力领导了国民经济的整顿工作。在邓小平的领导下,福建的经济整顿有了很大成效。  相似文献   
9.
诚如江泽民所言,邓小平在他那“简明扼要的论述中,总是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不搞争论也正蕴含着邓小平深刻的思想,连邓小平也视之为自己的一个发明。不搞争论,作为一种正式提法,是在1989年和1992年;而作为一种思想,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早已产生。笔者认为,不搞争论的研究,正确理解、把握、运用这一指导思想,对重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正确处理复杂的国际关系都将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亚楼(1910—1965),福建武平人,是中共党史、军史上的重要人物。他青少年时代投身革命,19岁任红军营长,不满23岁就挑起了师政委的重任。在长征中,他所率领的红一军团第二师作为开路先锋,创造了突破乌江、巧夺遵义、勇取娄山关、佯攻大树堡、飞夺泸定桥、首过大雪山等一系列战绩。1938年初夏,他受党中央派遣,远赴苏联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